Tuesday, April 30,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台灣 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觀測X射線 科學家證實熱氣泡包圍地球

「本地泡」(Local Bubble),長度約300光年。氣體濃度非常低,每立方公分只有0.001個原子,但其溫度可達100萬度。


(綜合報導)美國邁阿密大學領導的跨國團隊透過探空火箭,對包圍地球的X射線進行分析,發現大部分的輻射來自太陽系之外。這個結果證明了地球與整個太陽系身處銀河超新星爆炸遺留的「能量泡泡」之中。科學家相信,這個發現有助我們建立未來的銀河模型。

這個泡泡被稱為「本地泡」(Local Bubble),形狀近似花生,長度約300光年。氣體濃度非常低,每立方公分只有0.001個原子,但其溫度可達100萬度。

本地泡大約在1970、80年代被發現。當時天文學家希望更加了解星際介質(interstellar medium);這是在星球與星體之間的物質,包含一些氣體、塵埃與離子等,雖然密度很低,但顯示星際之間並非一無所有。同時,研究X射線的天文學家透過探空火箭與衛星,發現地球被四面八方而來的X射線包圍。

這就像是地球被一個大泡泡包圍,且支持了地球被星體爆炸的高溫氣體包圍的這個假設。大約1000萬年前,太陽系附近(26光年)的一團超新星爆炸。超新星爆炸會釋放出非常大的能量,瞬間能量便超過太陽100萬年釋放的能量。當時人類還沒有在地球上出現,這次爆炸與地球的距離夠遠,因此沒有滅亡人類的始祖大猩猩;但也足夠近到將太陽系納入爆炸後氣體的範圍內。


然而,過去10年中,有些科學家挑戰了這樣的看法,認為宇宙背景中的X射線也可能是電荷交換(Charge exchange)的結果。電荷交換基本上是當帶電的太陽風與中性氣體相遇時,太陽風會帶走氣體中的電子,這個過程釋放出的X射線與超新星的光芒看起來非常類似。科學家藉由彗星觀察,也已經記錄到許多次電荷交換的現象。

為了確定地球四周的X射線究竟是太陽系中電荷交換(charge exchange)的結果,或是長遠的超新星爆炸證據,由邁阿密大學物理學教授蓋里阿齊(Massimiliano Galeazzi)領導的一組跨國團隊,研發了一具X射線偵測器「DXL」(Diffuse X-ray emission from the Local Galaxy),可以透過星際的「氦集中錐」(helium focusing cone)區辨這2種X射線。

2012年12月,DXL搭載在「黑雁」(Black Brant)探空火箭上,自美國新墨西哥州白沙飛彈靶場發射。它在地球大氣層上方停留了5分鐘,紀錄所需的資料。研究結果於7月27日線上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只有約4成的弱X射線(soft X-ray )在太陽系中生成,也就是說,宇宙背景中大部分的X射線是來自本地泡的熱氣體,也就是太陽系外的超新星爆炸遺跡。

蓋里阿齊教授相信,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發現,可以幫助我們更加了解靠近太陽系的銀河區塊,並成為建立銀河架構模型的基礎資訊之一。研究團隊計畫在2015年12月再次將DXL送上空中,加強功能的它將能對宇宙輻射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相關美國新聞 >>

沙漠火人節 (圖)

吃青菜身體好 (圖)

享權利免恐懼 勞團促歐巴馬特赦非法移民

企業主改保單壓低健保費 員工自付額負擔加重

墨西哥湖泊魚群集體暴斃 撈起50噸重魚屍 (圖)

女星艷照流出 「Find My iPhone」肇禍 (圖)

關閉自動上傳 檔案加密防駭

駭客放話:想看就捐比特幣

名人裸照案 恐重創蘋果形象

全美公路速限/德州一路段最快可飆時速91哩 平均速限達78哩

華人夫婦刷假卡 購10萬元奶粉寄中國

散步回家遇賊 六旬翁慘死刀下

大西洋城蕭條 兩周關三家賭場 (圖)

風波後 佛格森警配隨身攝影機 (圖)

「胸毛太多」空姐拒用電擊器 美男乘客心臟病亡

威脅經理人和解 美逼違規企業掏錢

歐巴馬:最低薪資標準應再提高 (圖)

勞工節臘腸狗大戰 (圖)

勞工節 密州跨海大橋路走 (圖)

底特律勞工遊行 拜登致詞 (圖)

降低F-35維修成本 洛克希德傷腦筋 (圖)

觀光客扣扳機打靶 商機潛藏危機 (圖)

蘋果太空船園區 空拍畫面曝光 (圖)

四川藏區北美文化週開幕 (圖)

洛杉磯時報美食展 台灣夜市受歡迎 (圖)

93軍人節慶祝大會 緬懷國軍烈士 (圖)

賈西提呼籲明年起逐升最低工資

首頁 > 美國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