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9,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美國 台灣 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結束月購債 Fed:仍維持低率

美國聯準會29日宣布結束量化寬鬆(QE)計畫。(美聯社)

買不買?/紐約證交所周三瀰漫緊張氣氛,投資人等待聯準會公布決策紀錄,同時消化多空不一的企業獲利結果。美股早盤在平盤上下震盪,午盤過後全面下跌。(美聯社)


  (華盛頓二十九日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9日結束兩天的會議,宣布將終止每月收購債券的計畫,但決定維持寬鬆政策「相當長一段時間」,也保持利率在幾近於零的水準不變。

  FOMC的聲明表示:「勞動市場情勢持續改善,就業穩固增加,失業率下降,系列勞動市場指標都顯示,勞動資源未充分利用的情況已逐漸消失。」

  這項聲明大致上並不認為最近金融市場波動、歐洲經濟成長下滑和通貨膨脹疲弱展望是不利的因素,表示這些將對達成聯準會失業及通膨目標的影響不大。

  聯準會的決策者表示,雖然近期的通貨膨脹可能因為能源價格下滑而壓低,但「通膨持續低於2%水準的可能性,已略微降低」。

  聯準會並且將在10月底停止兩年來的債券購買計畫。聯準會在金融危機爆發後,自2008年11月起實施三回合的量化寬鬆(QE)政策,最近這一輪債券購買計畫從2012年9月起實施,每月購買850億美元的國庫券和抵押貸款擔保證券,但從今年1月起,將每個月的購買額降低100億美元,如今將完全退場。

  聯準會的聲明表示,FOMC認為資產購買計畫實施以來,美國勞動市場前景已有顯著改善。此外,美國整體經濟已足夠強勁,足以支持勞動市場在物價穩定的環境下,邁向充分就業的狀態。

  聯準會並且重申有關利率的基本看法,表示在這個月結束購債後,將維持低利率「相當長一段時間」,提高利率的時機和腳步繫於未來的經濟數據。

  美國聯準會29日宣布結束量化寬鬆(QE)計畫後,金融市場已進入沒有安全網的交易時代,市場未必下跌,但勢必更加動盪與不可測。

  事實上,最近兩個月來,美國股市已呈現大起大落的震盪行情,而未來恐怕也難脫這樣的模式。

  QE退場 葛老:大陸經濟挺得住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29日宣布本月結束量化寬鬆(QE)政策,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潘表示,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優於其他新興經濟體,受QE退場的影響有限。

  新華社發自紐約報導,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29日參加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舉辦的論壇時指出,聯準會讓實施多年的QE政策退場,一定會引發金融市場「震盪」。

  聯準會2013年釋放QE退場信號後,新興經濟體金融市場遭遇資產拋售,烏克蘭、土耳其等不少國家股市、匯市、債市接連下跌。

  有論壇參與者指出,和1990年代亞洲金融海嘯時期相比,現今的新興市場更加依賴國際資本。聯準會QE政策結束後,美元升值預期將導致資本從新興市場撤離等問題,對新興經濟體造成影響。

  葛林斯潘對此表示,新興市場包含眾多國家,不能一概而論,對一些大宗商品出口國會有影響,但「對於中國這樣經濟發展非常引人注目的國家,應該另當別論」。

  報導說,不少專家表示,由於大陸持有大量外匯存底,也在讓經濟結構從出口型往內需驅動型調整,受到QE退場的外部衝擊將大大減弱。

相關焦點新聞 >>

活割情婦五官 沖馬桶 (圖)

頂新案 魏應充遭起訴求刑30年

中日領袖會 王毅:盡地主之誼

羅援:中共失掉網路輿論陣地

中共:周永康案進展 會公布 (圖)

殲-31戰機堪比美F-35 日本倍感憂慮

中國首批武裝直升機女飛行員 亮相 (圖)

中辦APEC 驢打滾叫化雞入菜單

習近平將出席APEC企業領袖峰會

中國SAT考生涉嫌作弊 美嚴查

汽油價創4年新低 每加侖不到3美元

割器官情殺案例

妻勤儉買樓 卻拿租金養小三

巨人南瓜 (圖)

恐怖化妝大賽 (圖)

陸生 共諜 國特

結束月購債 Fed:仍維持低率 (圖)

畢業生工作最有意義 加州基督教大學排名第一

中國SAT考生涉嫌作弊 美嚴查

美控制伊波拉 死亡率降至1/9

加州下令 前往西非伊波拉疫區 返美隔離21天 (圖)

緬因州隔離護士:拒絕被霸凌

伊波拉任務返國美軍 強制隔離

伊波拉疫區返美 史丹佛醫生「自首」隔離

美致命腸病毒蔓延47州奪8命 千人感染多名兒童神秘癱瘓

歐巴馬:別讓伊毒醫護人員受挫

一網之隔 (圖)

首頁 > 焦點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