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9,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美國 台灣 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專欄: 南海主權爭議升高 中美慎防擦槍走火 . 王駿一


美國在「重返亞太」政策之下,對南海主權爭議採取攻勢,不斷和日本、菲律賓和澳洲進行軍演,美國對中國在南海島礁填海造地,興建港口與機場,強烈抗議,在這種情況下,北京與華府應該慎重,避免擦槍走火的危險。

本月二十九日至三十一日在新加坡舉行「香格里拉對話」,美國防長卡特勢必再抗議中國在南海島礁造地,並訴求南海的海上與空中自由航行權。中方也會強調南海是固有領土,其主權絕不退讓。

南海主權爭議,原本是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等國之間的問題,美國以前都保持中立,或許是美國感受到超級大國領導地位受到威脅,近年對南海爭議態度轉變,明顯站在中國的對立面,替她的「小兄弟」撐腰。

美國國防部主管亞太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施大偉最近在參院作證稱,美軍計劃在南海海域部署F-35戰機,因應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而且美國海軍將在二零年之前,把六成戰力部署在太平洋地區。

美國政要紛紛指責中國在南海的作為。副總統拜登本月二十四日參加美國海軍學院畢業典禮時說,中國在南海爭議水域挑戰美國堅守和平、公正解決爭議及航行自由的原則。拜登要求在場超過一千名行將畢業、服役的海軍學員,今後要致力維護南海的和平。

聯邦參院國防委員會主席馬侃和委員芮德,日前致函美國防長卡特,要求明年舉行環太平洋軍演排除中國參加,以懲罰其在南海造島行動和在其他地區的挑釁行為。這項發言對中國充滿敵意,值得北京注意的是,馬侃不久前也發言力挺日本在東海釣魚島擁有主權。馬侃是共和黨要員,顯示民主、共和兩黨都對北京不那麼友善。

南海周邊國家提高軍備,使南海成為全球可能發生軍事衝突的「火藥庫」之一。「簡氏防務週刊」報導,十個東協國家在未來五年,將花費五百八十億元購置新型軍事設備,包括潛艇、戰艦和軍機,武器升級而且數量大增,其中又以海軍採購佔最大宗,這是深化南海地區成為「火藥庫」的要素之一。

美國與日本最近公布新的「防衛合作指針」,加碼遏制中國,美國支持日本走出「周邊」地域,配合美國走向全世界,其中特別指明日本將進行南海巡邏任務。

在美方積極在南海要與中國一別苗頭之際,台灣慎防捲入南海危機。不過,台灣擁有南海主權,近年與中國和平發展、商貿合作,台灣採取中立立場,但隨著中美對抗格局擴大,台灣就不易維持不選邊站,置身事外的態度。

中華民國是最早聲稱南海主權的國家,中華民國主張擁有南海「十一段線」主權立場,當年沒有國家表示異議。中共取得大陸政權之後,因要與越南維持友好關係,讓出了北部灣、東京灣兩條線,使其南海主權主張成為「九段線」。

海峽兩岸不論是「十一段線」或「九段線」,都在聯合國制定海洋法公約之前的事,依照法律不溯既往的原則,而且台灣與大陸都沒有宣布支持南海依海洋法公約訂定領土主權的原則,國際社會不能率爾否定台灣與中國所聲稱主權範圍。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將於六月訪美,美國智庫提出台灣澄清南海「十一段線」的要求。蔡英文要小心因應,台灣若不堅持「十一段線」主張,根據「十一段線」修改而成的「九段線」將失去依憑。

值得關切的是,美國或許有人主張對中國加強施壓,增加軍事活動,故意踩中共「紅線」,造成擦槍走火事件,進而引發戰爭。這是大膽假設,好戰份子或認為中美若是終須一戰,對美國來說,晚戰不如早戰,趁中國還沒更強大之前,美方先動武會比較有利。

相關焦點新聞 >>

人魔闖校園 小二女遭割喉亡

高喊凍蒜 洛僑迎小英 (圖)

張海迪被麻省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中國今明兩年擬發射4顆科學衛星

習近平巡狩故地 射倒軍內兩老虎 (圖)

中國書畫家為美籍華人陳香梅賀壽 (圖)

聯黎部隊舉行聯合國國際維和人員日紀念活動 (圖)

現身天津 賀國強終於露面了

一季度美國經濟萎縮0.7%

香格里拉對話:美防長抨擊中國南海填海活動 (圖)

崔天凱:美對南海局勢「過度反應」

妥善處理華府關切 蔡英文重大挑戰

蔡英文將訪華府 美先期鋪陳立場

蔡英文抵洛 盼深化台美關係

女童割喉案 總統:非常震驚痛心

心繫MERS 蔡英文促檢討防疫

女童遭割喉不治 蔡英文哀慟

養傷沈寂球場 柯比600萬賣房寫記錄

小英訪美 將密會國安高官 (圖)

洪災27死 德州雨不停 一夜再下7吋 (圖)

疑性侵男生 前議長付350萬封口費 (圖)

芝加哥蟬聯全美「貪污之都」 加州第三

替墨西哥毒梟洗錢 華人父子認罪

最後清晨 (圖)

首頁 > 焦點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