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6,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 台灣 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健康 消費 話題

 

科技股IPO熱潮來襲 市場嚴重過熱?



 (綜合報導)今年中國企業 IPO 熱情高漲,前仆後繼加入首次公開募股 (IPO) 的行列,Lyft、Uber、Airbnb、Slack 和其他大型獨角獸公司計劃在明年進行 IPO,預料會讓 2019 年成為 IPO 另一個標誌性年份。

資誠 PwC 上週的一份報告顯示,技術、媒體和電信企業的 IPO 共籌募 43 億美元,而 60 件 IPO 中共募集 134 億美元,是 2014 年以來第 3 季以來表現最佳。此外,上週有 2 家科技公司完成 IPO 交易:Upwork 和 Elastic。

根據 Renaissance Capital 的資料,今年約有 45 家科技 IPO 已籌集了 152 億美元。根據 Dealogic 的另一份報告,2014 年出現 49 件 IPO 交易、融資 379 億美元,是最高的一次。在此之前,2007 年是 46 件 IPO 交易。

歷史的角度來看,2014 年和 2007 年是科技企業 IPO 的最佳年份,無論是交易量和籌集資金方面,然而,隨著今年科技 IPO 熱潮來襲 ,市場皆好奇此熱潮將何時停止?

矽谷科技律師 Thomas Holden 回應,也許不會很快,可能在華盛頓 DC 出現不確定因素 (如中期選舉) 或市場低迷時期,才能使 IPO 熱潮戛然而止。

PitchBook 風險分析師 Cameron Stanfill 表示,隨著始於去年 Cloudera (CLDR-US) 和 MuleSoft IPO 成功,今年 Dropbox (DBX-US) 上市取得極大的成功。

許多企業在公開上市和尋求收購者之間嗅出成功的商機,透過 Lastic、SVMK、Eventbrite (EB-US) 和 DocuSign (DOCU-US),科技企業能看出其 IPO 的初始價格範圍。

展望明年,下一個重大測試的科技公司可能就是 Slack Technologies,該公司計劃將於 2019 年初進行 IPO,估值逾 70 億美元。

企業聊天軟體 Slack IPO 以來市值達 240 億美元,Uber 最新估值為 720 億美元,Airbnb 最新估值為 310 億美元。

Renaissance Capital 提到,最近 IPO 的亮眼報酬率表現會鼓勵那些透過 IPO 流程引導企業的銀行。在截至 10 月 8 日的 12 個月當中,美國有 64 家科技公司上市,平均報酬率為 33 %。表現最佳的包括 Altair Engineering (ALTR-US) 報酬率為 215%、CarGurus (CARG) 報酬率為 196% 和 MongoDB (MDB-US) 報酬率為 195%。

Splunk (SPLK-US) 執行長 Doug Merritt 表示,科技企業正在受益於所有行業的數位化轉型,更廣泛地使用雲端和軟體即服務。

現在科技市場的情況與十多年前存在著有趣對比。

Merritt 表示,2007 年,全球股市從網際網路泡沫的重挫中逐漸復原,Google (GOOGL-US) 和蘋果 (AAPL-US) 的成功讓許多推遲 IPO 的科技公司重返市場,如今就像現在一樣,帶動中國企業 IPO 的熱情高漲。

2007 年與今年顯著的差異在於,如今美國科技企業上市平均年齡為 12,但 2007 年則是 8;這些公司的平均營收為 1.74 億美元,大約是 2007 年的兩倍。

但有一點沒有改變。大多數企業進行 IPO 時常沒有獲利。事實上,由 Ritter 今年 32 家科技 IPO 中有 81% 尚無利可圖。

相關財經新聞 >>

美元指數 走高態勢確立

通膨壓力升 原物料類股臉綠

麥格里力挺 特斯拉補血

全球股市臉綠 國安基金今備戰 (圖)

台灣面膜 全球瘋 (圖)

房貸金檢 金管會再三叮嚀

惠譽:中美貿易戰 影響台灣評等2大變數

台玻重摔 玻陶股碎一地

挖礦概念股慘 青雲、麗臺跌停

台股狂瀉 555家跌停 (圖)

傳產股殺聲隆隆 紡織股盤中跌逾7%

蘋概三王 同創波段低價

新台幣兌美元重貶1.37角 收31.105元

貿易戰影響 美車在陸銷售 大幅衰退 (圖)

武漢至比國列日貨運航線 開通 (圖)

中國壽險業發展或迎陣痛

首頁 > 財經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