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04,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 台灣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取消綠卡國別配額限制參院未過 眾院捲土重來


(華盛頓二十日電)美國參院19日未能通過一項旨在取消工作綠卡的國別上限的法案,不過,
眾院下周可望重提這項議案。這項法案若獲通過,來自印度和中國的高技能移民將是最大受益者。

該法案由民主黨參議員賀錦麗(Kamala Harris)和共和黨參議員麥克•李(Mike Lee)共同發起,被稱為「高技術移民公平法案」,旨在解決綠卡申請的積壓問題。該法案將親屬綠卡的國別上限提高至15%,並完全取消工作綠卡的國別限則。

美國每年向透過雇主申請永久居留的外國員工發出14萬份職業技術移民綠卡;根據現行法律,任何國家申請人每年獲得的這種綠卡不得超過總數的7%,相當於大約9800份。

共和黨參議員麥克•李19日企圖促使參院院會一致同意通過這項提案。這基本上是繞過參院程序,口頭表決快速通過提案,可是只要有一個人反對口頭表決就得作罷。在場的參議員只有共和黨的普度反對;普度說:「我支持這項提案,可是有些文字需要澄清,而且我對這項提案對某些行業的影響仍有些不安。」

這項提案獲得雇用大批印度人和中國人的科技業支持,其他行業卻不以為然。幾十年來申請職業移民綠卡的印度人最多,其次是中國和菲律賓;印度申請人多得排期長達半個世紀。

已申請職業移民綠卡的印度人去年估計約有37萬人,還不算他們的配偶和子女。如果新法生效,新的申請人必須排在他們之後。專家估計光是印度人提出的申請案,就得花7年至10年才能處理完。

這項提案將使獲童年抵美緩遣計畫 (DACA)保護的「夢想生」或擁有臨時保護地位的人,經由工作獲得綠卡的希望為之破滅,未來十年除了印度人之外,西班牙語裔和其他國家人才根本不可能經由工作拿到綠卡。

印度和中國公民在短期內不會占用所有可用的綠卡配額:最多是在法案通過後的第一年內獲得85%的綠卡配額,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增加至90%。

麥克•李在參表示,他將試圖緩解這些擔憂,並在下週尋求對該法案進行另一次投票。但是,沒有人知道是否會有另一位參議員出來阻止該法案。之前,參議員蘭德·保羅(Rand Paul)就曾阻止過。

美國在2017財年批准了總計1127,167張綠卡。大約一半的綠卡發給了剛到美國不久的移民,他們大多是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的家庭成員和在美獲得工作機會的外國人。

美國綠卡配額的國別上限於1965年推出,旨在確保讓移民來美的人的國籍多樣化。任何一個國家的公民每年只能獲得7%的工作和親屬綠卡。這一政策的實施導致了美國移民分配的根本轉變,為北歐以外的更多移民打開了大門,其中包括那些因東南亞衝突而流離失所的移民。

相關台灣新聞 >>

觀巴翻車 上海團4死 (圖)

壓迫台灣 介選密謀曝光 習近平親自操刀 (圖)

台獨教父 史明103歲辭世 流亡40年 建國壯志未酬 (圖)

「永遠革命家」結紮不婚拼建國 (圖)

曾耗10年撰書 倡台灣主體史觀 (圖)

悼史明為台奉獻一生 總統:年夜飯為他留張椅子

謝龍介可望列不分區 藍營拱吳敦義角逐立法院長

韓國瑜轟:卡韓 蘇揆回嗆:鬧劇 (圖)

郭粉不挺 藍營強化文宣空戰 (圖)

韓陣營頻聯繫 郭辦:不要再來吵 (圖)

遊民稱「死亡醫生」 民主黨金主巴克為10男買毒取樂

應沙烏地及阿聯酋要求 美將增援部隊至中東

吹哨揭弊延燒 川普8度施壓烏克蘭查拜登之子 (圖)

抗暖化學童罷課上街 瑞典環保少女盼成轉捩點 (圖)

絕處逢生的琴聲 謝雙雙 (圖)

國民黨團轟中華電信被綠酬庸 卡好卡滿

財產申報被抹黑 蘇嘉全對三百餘人提告

卓榮泰請益選戰 扁面授機宜提建言 (圖)

民進黨下月討論不分區立委  (圖)

「郭柯王」結盟破局?王金平:佈局照舊

評呂秀蓮參選總統 李遠哲:老一輩的應退出

台東海灘 漂來32塊海洛因磚 (圖)

色法官摸護理師屁股 性騷擾遭訴

天公爐藏槍 毒蟲向廟公借槍抖出

離奇命案?!男尋短身亡 陳屍草叢 (圖)

狼父性侵兩女兒1319次 判6856年

偷拍小模更衣 色狼求饒沒用遭訴

國道匝道逼車 男害追撞翻車亡

手繪石頭號碼牌 蘭嶼郵局限定 (圖)

台中百年古廟文物 流浪7000日終返鄉 (圖)

南科考古館建平台 探索當代意義 (圖)

環團促中火 年底減煤4成 (圖)

興達電廠十月起減排 減煤三成五 (圖)

空汙來襲 雲林校園換氣系統動起來 (圖)

首頁 > 台灣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