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06,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 台灣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愈探索自然 我愈無知 生態專家 陳玉峯

陳玉峯是植物生態專家,38年來為台灣環境生態奮鬥不已。

陳玉峯(白衣者)與友人前往阿里山豐山村展開調查。

陳玉峯登玉山,向山神許下撰寫《台灣植被誌》的承諾。

921地震後在阿里山區形成的堰塞湖,變成了水漾森林。


(綜合報導)二月,陳玉峯「和社會解除契約關係」,從成大台文系屆齡退休的第十七天,我們站在他台中住家的屋頂陽台上,盯著人行道上那一排葉子轉紅的楓香。

他和妻子陳月霞28年前買下這棟透天厝,屋內已自然演化成人類住宅版的雜木林樣態,時光附著在每一樣物件上,主人顯然對裝潢設計興趣缺缺。楓香則是搬來時申請種植的,長的比屋子還高,有黑冠麻鷺曾來築巢。每一棵樹都用自己的方式說話,「因為遺傳因子不同,這一棵特別紅,那一棵今年的生長速率比較快,但明年就不一定。」他指著楓香一一點名像在介紹朋友「通常看樹形就知道生長地的環境因子」再補充說明。但是,有時候連樹形都看不見了,他語帶火氣,幹,台灣唯一一片茄苳純林,長在南橫的新武呂溪的,就被公路工程剷除掉了。

屋頂陽台上的植物也很隨意,人種了薜荔和稜果榕,鳥種了大葉楠與桑葚,花盆內長出紫花酢漿草,陳玉峯寧可雜草叢生也不搞園藝。

參觀完屋頂陽台,我們回到陳玉峯工作的書桌,就是在這張書桌上,僅僅去年一年,他寫了十二本書,最多時一天手寫一萬字,範圍涵蓋自然生態、哲學、宗教,某幾本也可以歸類為自然文學,譬如《雞屎藤》,幾年前還寫過一本王小棣正在籌劃拍攝的小說《綠島金夢》。「好,那你到底要問我什麼?」他問我,眼神銳利。我有點剉,想到他有四次去演講,林北昧爽,掉頭走人。他解釋,每次被採訪,很多問題都要重新回答一次,抄襲自己一次,重複演太多次,演到自己都很厭惡。

這真是天大難題。學術界蓋章的專業,他是植物學家,用書寫十八冊《台灣植被誌》成為台灣生態史及自然史的權威;社會上的角色,則是社會與政治運動先行者,環境保育的精神領袖,永遠的鬥士,但這都只是切割出來的某一面向,在玄奘大學教宗教哲學的陳玉峯,「畢業」於成大台灣文學系的陳玉峯,都是同一個陳玉峯。

彷彿一位現代的史賓諾莎或伏爾泰坐在面前,源源不絕的豐饒心智加上才華……如果在網路上看過他的成大告別演講系列,會發現他唱台語歌的氣口十分迷人,念起布袋戲口白更是專家等級,更別提他按下不肯表的種種靈異傳奇。

他還是創造slogan的天才,若有人要考察「查埔人只剩一張嘴」、「土地公比人會種樹」等名言出處,都可以追溯到陳玉峯。

高中時哲學思想啟蒙 被老師誤當腦子壞掉

威爾杜蘭的《哲學的故事》這樣說伏爾泰:他的作品數量高達九十九冊,其中的每一頁,都閃耀著機智生動的火花,結出纍纍的成果,範圍從一個主題跨越到另一個主題,宛如創作一部斷斷續續的百科全書般之壯舉。

陳玉峯何嘗不是?《哲學的故事》正是他的啟蒙書,高中那年他在序文中讀到「我們就像《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中的米卡,一個不想要金銀財寶,只想得到問題解答的人」這一段,整個人就炸開了。
他知道自己生來就是一個想得到問題解答的人。
小時候他到屋外解放,從沒有屋頂的廁所仰看星空,彷彿就是在逼他去思考無窮無盡的未知,「思考到我都快發瘋」。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是如何知道的?真理背後的真理又是什麼?在不認識哲學和宗教之前,陳玉峯就有滿腦子的問題,一肚子困惑。

他生在普通家庭,父親任職電信局,母親沒有機會念書,六、七歲就去給日本人當幫傭,卻是個編織天才。「這個小孩怪怪的……」是陳玉峯上學之後被貼上的標籤。
讀南二中時他就跑去問老師:老師,我們知道椅子杯子,是因為有椅子杯子的概念,看得到,也使用過,如果我們不知道,或者沒看到時,它們仍然存在嗎?
其實他最終想問的是,當我們連知道或不知道都不知道時,應該如何去看待知道或不知道?
老師被問到呆掉,一個月後陳玉峯回北港家,母親說,老師有寫一封信來說,叫我們注意你的精神狀態,腦袋有沒有壞掉……。

陳玉峯腦袋沒壞掉,他成績很好,還跟著一個「IQ大於身高」的朋友阿昌聽古典樂,讀詩詞,嗑二十四史,文言文一把罩,但問題的答案,最終的奧義也許不在孤峰頂上的文史,而是埋藏在大自然裡?他棄文從科學,大學考上第一志願台大植物系,以為這就是邁向真理之路的第一步。
所以我最想問他,你的那些現在看似不擇地皆可噴出,天文地理人文自然融為一體,相互注解的知識,學問的天梯,是如何練成,怎樣爬上去的?

他想一想,說起1980年在南仁山做植物調查,從山頂每隔一公尺牽一條繩子,由山頂到溪谷,座標定位後,再將所有植物的相對位置一一登錄於調查簿,這樣的土法煉鋼,創下台灣植調以來最詳實的永久樣區,也奠定往後山林調查或生態認知的基礎。過程是無法想像的辛苦,辛苦到他都哭了,哭完後繼續幹。

他又說起1981年和陳月霞登臨玉山,第一次看到「森林界線」時的感動與體悟。「森林界線」指在自然狀況下,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線,界線之上長不出樹木,只有灌木,讀過生態學的人都會背,但真正看到那一條明顯的界線時,他「快樂至死」,接下來則是一番台灣何以會形成「森林界線」的探索。
就是那年他向玉山山神許下爬梳250萬年來的台灣自然史的承諾。

我提到他一篇描寫夕陽的文章著實讓人震撼,一個半小時的「西天一場大戲」寫得淋漓盡致,感性理性兼具,又忘不了嘲笑愛用手機或相機照相的自己,「過去我老是在切割風景的屍魂,卻沾沾自喜以為捕捉了影像的永恆」。

極反對人工復育造林「人的傲慢摧毀生態」

都說人要向自然學習,但該如何學習呢?當我們面對自然時,陳玉峯放慢速度說,要真實的去看,從觀察中體會,不必用「科學」的思考途徑逼近,要用自己的文字、言語去描述,當真正安靜下來記錄,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釋時,會發現不需要太多的名詞,以及太多的專家說。

教學後期他帶學生時,最多人愛問他這什麼樹那什麼花,「我看他們隨便問,不是真正想知道,答都不想答,好,就算你真正想知道,我問你,你和這樹,這花之間又有什麼連結呢?」
不但沒有連結,陳玉峯反倒發現,大部分人走進自然,總是先驚嘆「哇,好美」,「大家只是把習慣搬過去,只想享受背景」,然後呢?「然後就是空虛,但其實接下來才是最重要的,那個美到底連結了什麼?美的終極究竟又是什麼?」他說他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生命哲學。忽然又話鋒一轉,跳到自然保育,還有復育。「復育?復育個頭,把稀有的抓來採來種在那邊,這就做復育,夭壽喔!」這有不對嗎?我不明白。

「我告訴你為什麼不對。一棵紅檜,日本人算得徹徹底底,一生三千年可以掉下兩兆到十八兆顆種子,其中讓大自然挑選,可以長成大樹的不到個位數,幾兆個種子,每個都不太一樣,基因都有微調就像新冠狀病毒,那麼請問,用單獨一顆種子的遺傳物質去弄出來的東西,這叫做保育?這是人的傲慢啊。」

他也反對造林。塔塔加鞍部附近的紅檜造林全部死光,沒有造林的天然松林則欣欣向榮,「每一平方公尺的土壤,深度20公分,含有可發芽的種子約一萬顆,大自然的基因庫太多了,根本不需要種樹,土地自然會長出需要的樹木。」

但就因為人的強力介入,以及傲慢,單一一個物種已經摧毀了地球八、九成的生態系。
所以「愈是調查探索,我愈無知!愈是往億萬法或現象摸索,愈發陷入自然無窮法則交織的動態時、空、物、象的無限相關」他寫道。

於是有很長一段時間,他離開了所謂學術界,勘旅印度,專心研究佛法,跳出習慣性的時間和空間的思維範疇,並探討台灣歷史以及宗教信仰的源流,追索形塑自我人格背後的文化根源。曾有人斷言他的前世是山林中的修行人,「胡說八道,輪迴只是一個概念,人的一生一世都在輪迴中啊」。
不過如果真有來世,那年在走完南一段,被要求發表感言時,陳玉峯這麼說,但願自己是一棵土石流區的大樹,在粉身碎骨之前,還是伸出牢牢的根系,捍衛大地,守護台灣。

這話很煽情,但從陳玉峯口中講出來,真心誠意,實實在在。調查、探索到最後,他抵達了,知道了自己的不知道,承認自己「沒有學問」。「所以你問我怎麼做學問,我就告訴你,我沒有學問,我不認為這些叫做學問,說什麼讀書是為追求自我,實踐自我,這叫神經病,頭破一個洞。」
不只是伏爾泰,我想我還遇到了六祖惠能大師的傳人。

陳玉峯 67歲
●學歷:台大植物系、東海大學理學博士
●家庭:已婚
●經歷:
墾丁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及保育研究課課長
任教於台大、逢甲、東海、玄奘、成功大學
●重要事蹟:
1991年創設「台灣生態研究中心」
2003年第二屆總統文化獎得主
2012年創立「山林學院」,開設野外營隊,鼓勵全民參與

相關台灣新聞 >>

郝柏村去世 享嵩壽101歲 (圖)

紓困支票 3周內進個人帳戶

台灣曾供1萬件防護衣 中國回絕理由曝光!

質疑中央標準不一 柯嗆:現在紐約比武漢還危險 (圖)

湖北「類包機」 首架昨夜返台 第二架今晚到 (圖)

觀光局官員遭爆「蹺班接機染疫兒」 上週還跟林佳龍開會

「住在台灣很安全!」20外國人錄影道謝:真的不可思議 (圖)

被譏不敢提台灣 世衛罕見正面回應:會汲取台灣經驗 (圖)

世衛聲明罕見稱台灣 指參與議題取決於會員國

WHO高層拒答台灣議題 葛來儀批令人厭惡

台增至5例死亡!社交零距離 擬開罰 (圖)

下個紐約? 洛杉磯禁足令有助抑制疫情

死亡病例翻倍跳 裴洛西轟川普失誤 (圖)

See's Candies暫停生產

零死亡零住院 紐約醫師公布新冠肺炎療法 (圖)

希拉蕊酸川普 用疫情兌現美國第一

與江啟臣會面 吳斯懷:全力配合國民黨政策 (圖)

民眾黨國會表現民調墊底 柯文哲:不當大黨側翼

函送陳家欽被疑內鬥 徐國勇:尊重司法 (圖)

向青年喊話 江啟臣:與其討厭不如來改變國民黨

農業保險法審查 陳吉仲:一年達到覆蓋率10%

警阻衝撞車開槍 後座女乘客中三槍亡 (圖)

女大生和男友通完電話⋯ 跳軌亡

安平漁光島海灘 打開帳篷激情性愛 (圖)

19歲男深夜遭搶刺死 啃老凶嫌收押 (圖)

宜蘭警圍捕遭衝撞 開四槍逮五嫌

空姐小三帶金孫侵門踏戶

莊敬高職加強防疫 學生戴口罩加面罩 (圖)

屏東女性夢想館 不同國度婦女展才藝 (圖)

滿山柚花香 苗縣西湖健行「趣」 (圖)

嚴管民眾洽公 南市府防疫將擴大 (圖)

布袋蓮侵襲 大埔水庫變草原 (圖)

提前掃墓人次減半 連假估少八成 (圖)

首頁 > 台灣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