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9,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 台灣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我也是台灣奇蹟 古董專家 史彬士

在古董界有半世紀資歷的史彬士,現擔任鴻禧美術館顧問。

這是鴻禧美術館收藏的明朝早期景泰藍有蓋琺瑯鼎。

鴻禧文教基金會的圖書室內都是文物相關圖書。

中國瓷器專家史彬士25年前參觀「瓷都」景德鎮的瓷器。


(綜合報導)專藏中國文物擁有三萬多件藏品的鴻禧美術館,素有「台北小故宮」之稱,美術館前館長史彬士是位來自英國的古董鑑賞專家。他告訴我,自己離開家鄉,來台灣工作已經30年了,「我本來一直以為,退休後會回到故鄉。」不過,就在退休前,他改變了主意,「2年前我決定,我要終老在台灣了。」史彬士說。

卸下館長、研究員的職務後,史彬士現在在鴻禧美術館擔任顧問,我去訪問他的下午時段,本來是他學習太極拳的時間,史彬士雖然接受採訪沒時間上課,不過,仍然很有禮貌地起身送老師出去,「我學一段時間了。」他笑著說,一派紳士風度。

1979年,史彬士第一次踏上這個小島,那時候,台北還是一個小城市。這位在國際拍賣界享有盛名,於中國古董鑑賞至今已有近半世紀資歷的西方人,完全料想不到,自己最後竟愛上這個小島,終老於此了。

史彬士告訴我,他是怎麼樣來到台灣的。「常有人問我說,你必定是年輕時愛上中國文化了吧?」他笑著說:「但是,我的回答是,我是憑著單純的機緣與好運,一連串的巧合讓我接近到這個領域。」
史彬士的家族在英格蘭中部經營土地及拍賣生意,所以在長輩們的要求下,他到劍橋大學研究土地經濟。原本,他以為自己以後會回到家鄉,成為一個土地資產管理人,此時,一個意外的機緣找上他。
「倫敦佳士得(拍賣公司)在找新人,佳士得的主席是我叔叔的朋友,便來問我的堂兄,可是他對拍賣毫無興趣,叔叔轉而推薦我進入佳士得。」那時候史彬士以為,這只是一個暫時的工作而已。不多久,佳士得的中國部門有個位置出缺,「對新加入佳士得的成員來說,最困難的,就是進入專業部門。」史彬士說,他雖然對「中國CHINA」毫無研究,但是父親收藏「瓷器CHINA」,所以他對如何持拿、鑑賞瓷器有一點心得,就憑這一點,他得到了這份在古董拍賣界,所有人夢寐以求的工作。

傳奇古董找上門 沉船遺物轟動全球

古董鑑定的第一要件,就是要看得夠多,「佳士得的工作人員都非常專業,我透過持拿文物,以及接受前輩指導,在2、3年間,就有能力辨別、定年及估價了。」
1973年,史彬士正式成為倫敦佳士得的拍賣官, 1976年,史彬士擔任倫敦佳士得的主管,開始擴展東亞地區市場,「剛開始是跑日本與香港,接著是台灣及新加坡。」1983年他設立了佳士得香港辦公室,「在富麗華飯店裡,只有我和一個祕書。」他們就這樣迎來第一波亞洲市場的大爆發。

「我們1986年第一次在香港舉辦拍賣會,並在隔年舉辦更大的場次,都非常成功。」「我還記得,在1987年那場拍賣會的前一天晚上11點,當我結束了整天文物檢視的工作回到飯店時,大廳裡還有三組人拿著他們想拍賣的文物在等候我。即便我回到房間,手機仍然響個不停,直到凌晨3點。」
那是史彬士拍賣生意最火熱的時候,甚至傳奇也會找上門來。
「1985年,有一次我剛從倫敦飛抵香港,才走進飯店的房間,手機響了,對方是哈查船長,一位專門打撈沉船的專家。」「他說『別打開你的行李,馬上坐最近的一班飛機到新加坡來。』」

「到了新加坡後,我們坐著小船到一艘停在外海的大船上,他拿出一些瓷器問我『這是什麼年代的?』我回答『18世紀早期與中期。』原來,他打撈到一艘載了超過13萬件中國外銷瓷器、黃金的沉船,這艘船原本是要駛向阿姆斯特丹,卻在1752年因為觸礁而沉沒。」
「雖然這些瓷器是生產於景德鎮,但是多數是於南京出口的,也因此,我建議哈查船長將它命名為『南京號』,這就是它今日被熟知的名稱。」
最後,史彬士完成了這些瓷器及黃金原本的航程,在阿姆斯特丹舉行了一連5天的拍賣會,將它們全數拍出,轟動全球收藏界。

在轟轟烈烈的背後,是史彬士犧牲了自己全部的個人生活,「那些年,我沒有休過一天假,每天都在工作,或是在飛機上。」他尤其受不了香港的生活步調,「太快了。」史彬士說。
就在這時候,一位香港的古董商張忠憲帶他來到台灣,並將他介紹給台灣收藏家張添根、張秀政與張益周父子,他們正在籌組一個中國藝術的私人博物館,尋找在藝術市場上有工作經驗的研究員,於是史彬士在1989年搬到台北,進入鴻禧美術館工作。

「我很幸運,早期進入古董拍賣事業,那時候的仿冒品技術沒有現在這麼好,現在的拍賣人員必須接受更大的挑戰。」許多古董商人告訴他,「江西景德鎮最好的仿冒品,是從1992年開始的。」「在1992年之前,真假很容易辨識。」而且,這30年來,假貨販子的能力也不斷提升,「為了應付假貨氾濫的情況,現在全世界的買家都非常重視古董文物的來歷。所以賣假貨的人,會去拍賣場標下低價的真古董,把標籤取下,貼在他們高價的假古董上,又或者是,在歐洲有許多小型的展售會,他們會去大量買便宜的真古董文物,把標籤貼在他們要賣的假貨上。」意即,為「假貨」製造「真的履歷」。有時候,這些販子們在製作假貨上的積極也令人驚嘆,史彬士曾經拿到過一件送來給他鑑定的瓷器,「上面貼滿了標籤」。

在台灣的古董收藏界工作30年,史彬士說,「故宮博物院」是台灣文物收藏的寶藏,也深深影響台灣的收藏家,「以張添根先生來說,他的家族從日據時代就開始收藏中國文物,那時候受到日本收藏家的風氣影響,收了許多當時熱門的藏品。可是,等到故宮博物院成立,台灣的收藏家們去參觀後,全都立志成為『小故宮』,大家都想買跟故宮一樣的官窯瓷器。」

高價的官窯瓷器仿冒氾濫,一不小心就掉坑,史彬士告訴我,他就曾經看過台灣的收藏家「放棄了真的民窯瓷器,買下假的官窯瓷器」。「民窯瓷器也是很有藝術價值的,我覺得台灣收藏家不收民窯是很可惜的。」史彬士說。追尋著中國文物的足跡,史彬士走遍各國,最後選擇了台灣為終老之處。我問史彬士對台灣的印象是什麼?

「我第一次來台灣時,是在1970年代。」他告訴我,他是為了「逛故宮博物館」而來的,「路上沒什麼汽車,可是,計程車司機開得飛快,像賽車一樣!」還有他的第一次「台北漫遊」。「有一天晚上,我在東區的街道上閒逛,看到一家開在小巷裡的二手書店,好多青少年坐在裡面看書,這是我在英國不可能看到的事,我就想,這地方的年輕人都很上進啊!」史彬士眼神發亮,讚嘆不已,我卻內心狐疑起來,聽起來,這不就是漫畫小說出租店嗎?不過,雖然史彬士的感動來源已經無可追究了,這份感動卻讓他深深地喜歡上這個「開發中國家」。

細數台灣樣樣好「從沒有後悔搬來」

「那時候的台北空氣比較不好,交通也沒有現在這麼方便──我是看著它一點一點的變化成這樣的。」史彬士說,很驕傲地,他也是「台灣奇蹟」中的一份子,對台北有著擁有者的自豪與創造者的偏袒,「像我的故鄉英國,它已經不會再發生什麼變化了,現在的模樣和50年、100年甚至更早前都是一樣的。」

「30年前,我剛來台灣的時候,我的哥哥帶著家人來亞洲旅遊,他打電話問我,要不要順道到台灣來玩?我告訴他,你們不會喜歡台灣的,到別的國家去玩吧!」史彬士說:「可是,如果有人現在來問我要不要來台灣玩?我會回答,要!一定要來玩!」
「你看,台灣到處都是咖啡廳,這裡是一個有咖啡文化的地方啊!」他睜大眼睛說:「這對西方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從一件小事情,就可以看出,台灣是不斷在進步的。」他說:「這些年來,我每天在信義路上騎腳踏車,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人行道變大了,而且從人行道連接到馬路的地方,變成斜坡了!」
說完種種神奇的改變,然後,史彬士開始細數自己選擇在這裡退休的原因:「天氣好,不那麼熱也不那麼冷,空氣好,交通方便有捷運,還有很好的醫療。」

「台灣的健保真的好,」史彬士說:「英國也有健保,但是你等待治療要等很久,等開刀要等個1、2年。」「美味的食物,便宜又種類豐富的水果……」他不停地念下去,我問史彬士,台灣難道沒有什麼你覺得很不好的地方嗎?他停頓下來,說:「要說不好的地方,就是年輕人的薪水真的太低了,這些年來都沒有增加,希望未來會好一點。」「但是一般人的生活,30年來都是進步的。」
他告訴我,年輕時常與朋友相約去登山,所以「知道台灣的高山很美」,現在年紀大了,史彬士喜歡去花蓮度假,「那裡的海洋很美」。「我有許多(外籍)朋友,也和我一樣,選擇在台灣退休,而且,我覺得做這種選擇的人會越來越多。」

「搬到台灣來,是我這一生做得最正確的決定!」史彬士微笑著說:「我從來沒有一天後悔過!」

史彬士 James Spencer
年齡:73歲
出生地:英國 Nottinghamshire,Retford
學歷:劍橋大學
經歷:
.倫敦佳士得1969-1987
.香港佳士得1983-1987
.台北鴻禧美術館 館長1987-2017 顧問 2017-
照片:鴻禧美術館提供

相關台灣新聞 >>

防疫外交戰 打進國際盃 台捐千萬片口罩 (圖)

川普警告 未來兩週超痛苦 (圖)

國家級網攻 趁疫情駭台韓 (圖)

蕭美琴歸隊 出任國安會諮詢委員 (圖)

資安新風險!Google警告:駭客假冒記者造謠或攻擊政要情況增加

蔡英文︰郝柏村對國家有功 頒發褒揚令「理所當然」

打群戰!江啟臣宣布新一波人事 他們全是副主委

談陳家欽案 葉毓蘭:政治力介入變派系大亂鬥

藍22縣市黨部主委就位 謝龍介黨副秘兼台南

小英布局 陳菊接監察院長呼聲高 (圖)

陳菊扮演民進黨內重要「桶箍」 深獲蔡英文信賴 (圖)

陳菊以訟止謗 1勝3敗僅告贏韓粉 (圖)

閉門重當煮夫!李安與妻陷紐約重災區 李淳躲LA有家難回 (圖)

羅斯福號人員染疫 美防長:還不用撤離

紐約疫情籠罩生活變調 州長胞弟CNN主播也確診 (圖)

海上孤兒桑達姆號已4死 2日停靠佛州

洛縣餐廳將獲准賣雜貨 僅限外帶或外送 (圖)

國土計畫法修法惹議 徐國勇:內政部聽到了 (圖)

國土計畫法修法 柯建銘:誠實面對理性討論 (圖)

通姦罪存廢 陳明堂:法務部立場中性

300萬案不起訴 陳明文:還我清白 (圖)

挺陳玉珍 藍委促蘇貞昌道歉 (圖)

板信搶匪 竄逃龍潭落網 (圖)

孕婦揹巾綑兒女落水 三屍四命 (圖)

今年首例 三峽雙屍案 沈文賓死刑定讞

縱火奪九命 李國輝第三度判死

員林車站街友口角 18台娃娃機衰被砸

最大地下匯兌案 起訴22人 三名車1253萬拍出

惡男拿安全帽狂毆兩女 只因認為服務不周

古家具醫生 陳麗全找回百年風華 (圖)

護理師改當農夫 打造香草園 (圖)

找回手寫的溫度 古典樂迷吳家恆為貝多芬出筆記 (圖)

雲林師生涼一夏 班班有冷氣 (圖)

條碼掃一下 桃市府實名制上路 (圖)

首頁 > 台灣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