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2,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 台灣 中國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特朗普:中國送至美國的防疫物資沒質量問題

紐約州州長感謝中國捐贈1000台呼吸機 4日,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捐贈的1000台呼吸機將在當天抵達紐約肯尼迪機場。



(綜合報導)5日晚的白宮記者會上,在被問及來自中國的防疫物資是否有質量問題時,特朗普表示沒有質量問題。出席會議的相關官員也表示,已對來自中國的防疫物資進行了檢測。

他在會上感謝中國政府,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和蔡崇信提供的幫助。

中國1個月出口38.6億只口罩

5日下午,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加強醫療物資質量管理和規範市場秩序工作情況。
從3月1日到4月4日,全國共驗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102億元,主要包括口罩約38.6億只,價值77.2億元;防護服3752萬件,價值9.1億元;紅外測溫儀241萬件,價值3.3億元;呼吸機1.6萬台,價值3.1億元;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284萬盒,護目鏡841萬副。從貿易方式情況看,主要還是一般貿易,約占83%,價值85.2億元。

54個國家地區及3個國際組織簽署採購合同

截至4月4日,已經有54個國家(地區)以及3個國際組織和中國企業簽署了醫療物資商業採購合同,另外還有74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正在與中國企業開展商業採購洽談。

不會限制醫療物資出口

中國有句古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們不會忘記在抗擊疫情之初,許多國家對我們施以援手,因此在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國外疫情加速蔓延之際,我們願意在做好國內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為有關國家和地區提供我們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加倍地回饋國際社會。因此中國沒有也不會限制醫療物資出口。

出口必須取得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

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藥監局於3月31日發佈了《關於有序開展醫療物資出口的公告》,要求出口的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等五類產品,必須取得我國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符合進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海關憑藥監部門批准的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驗放。如醫療物資出口中出現質量問題,將認真調查,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依法懲處,決不姑息,嚴控出口質量,規範經營秩序,切實維護「中國製造」的形象

中國出口荷蘭口罩質量符合標準

有關報道並沒有客觀地反映事實全貌,有些媒體完全歸咎於中國產品質量不過關,實際上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中外產品的質量標準不同,使用習慣上存在差異,甚至使用者操作不當也能引發一些質量疑問。比如,前一階段中國出口荷蘭的一批用於個人防護的非醫用口罩被分發給了當地醫院使用。4月3日晚上,荷蘭衛生大臣發佈推特表示,中國新到的一批口罩質量符合荷蘭官方標準,並且已經批准下發。

個人攜帶/郵寄產品合理範圍內不屬於出口貨物

對於個人攜帶出境的自用物品,在自用合理數量範圍以內的,不屬於出口貨物,所以不需要按照本次公告要求向海關提交承諾聲明,也不需要提交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
對於郵寄渠道出境的個人物品,也不屬於出口貨物的範疇,不需要提交承諾聲明和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
根據海關總署2010年43號公告,個人寄往港澳台地區的物品每次限值為800元人民幣,寄往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物品每次限值是1000元人民幣。

相關中國新聞 >>

羅斯福號航母被解職艦長確診 (圖)

確診的英相約翰遜高燒入院

特朗普:美國死亡病例將達「可怕程度」

中國製新冠病毒DIY檢驗包經FDA核准 洛檢察官:假的

世衛:中國進入「緩疫階段」 (圖)

美國「百人信」呼籲中美合作

1800萬隻竹鼠被判死緩:10萬養殖戶的生計和20億元生意 (圖)

收益率近4% 陸銀理財產品夯

陸銀給力 供應鏈動起來 (圖)

疫情期間 北京4家公司科創板上市 居全國首位

港特首辦新聞主任 離職6天墜樓亡 (圖)

袁國勇:中國復工復產 恐為香港帶來第3波疫情 (圖)

陳茂波︰政策思路變 研貸款不限中小企

劉嘉玲疫情下逛街:真希望是攝影棚搭的廠景 (圖)

中國真實死亡人數 誰信? 武漢新冠逝者被悄聲埋葬! (圖)

應勇慰問李文亮等犧牲烈士家屬 (圖)

鍾南山:要想保住勝利果實,不要聚餐

抗疫中藥好還是西藥好?張文宏「神比喻」

新冠肺炎藥物臨床研究生亂象 國務院整頓

武漢一批「無疫小區」因無症狀感染者等原因被「摘牌」

濟南「夜經濟」有序恢復

首頁 > 中國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