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03,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 台灣 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消費 話題

 

「罩」住聲音聽無? 微聽損悄悄上身

有微聽損症狀的民眾即便在正常對話距離,仍聽不清楚。


(本報綜合報導)近來防疫期間,民眾居家外出口罩幾乎都不離口,但部分民眾卻發現,即便是正常對話距離,仍聽不清楚講話聲音,只好不斷要求對方重複講或大聲講,讓人以為是故意惡作劇,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已經出現「微聽損」症狀;醫師提醒,類似患者門診增加約兩成,若延緩就醫,恐影響日後人際社交及聽力持續惡化。

配合全民防疫,口罩幾乎是人人不可或缺的物品,但最近前來門診的患者及家屬中,主訴「聽不清楚對方聲音」、「每次講話都得越來越大聲」的人數增加約兩成,細問後,發現原來是因為戴口罩後,覆蓋大部分臉部面積,以致患有微聽損的民眾,無法明確辨別對方的嘴唇及細微肌肉表情,就像「看」不到聲音,才驚覺原來是自己聽力出了問題。

無法辨別對方嘴唇表情

聽力損失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前者多與家族遺傳史、媽媽孕期感冒或其他病毒性疾病,以及出生時體重過輕或缺氧等有關,後者則與病毒感染、腦傷、長期中耳炎、過度或長期暴露在高分貝噪音中、老年聽力退化、外傷導致耳膜穿孔等原因為主。

「聽力損失」的定義為「成人雙耳或單耳能夠聽到最小的音量需大於25分貝(dB HL)以上,兒童則大於15分貝以上」,然而部分民眾因聽力落在「臨界值」,例如極輕型的16至25分貝,或中度的41至55分貝,往往容易被自己或家人忽略,導致後續在學習、聆聽、社交及生活溝通出現困難。對於聽力有障礙的民眾,常必須依賴視覺讀唇或看表情確認聽到的內容,但因全民戴口罩,導致缺乏線索,加重聽力損失引起的溝通障礙。

「微聽損」的類型包含單側聽損、輕度聽損、高頻聽損和暫時傳導型聽損等4種類型,醫師會評估微聽損程度,給予不同治療方案,例如輕度聽損,民眾可自行恢復,若狀況嚴重,則可考慮配戴助聽器,兒童部分則可另外安排接受聽力與語言復健治療,加強雙向溝通能力。

國健署提供全面公費新生兒聽力篩檢服務,確認是否有先天聽損情形,在3-4歲前要再接受聽力檢查。
單側聽力變差立刻就醫

另外應避免長時間在聲音嘈雜環境,如夜店、KTV逗留,或戴耳機大聲聽音樂。一旦單側聽力變差或突發耳鳴、頭暈、疼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確保聽損獲得控制。

相關健康新聞 >>

壓力、孤單、睡眠不足… 免疫力下降易染疫 (圖)

沒有證據顯示病毒有季節性 WHO:無論溫度高低 都會傳染 (圖)

新冠疫苗何時有譜? 專家:大約在秋季 (圖)

貂傳人! 荷蘭養貂場第2名工人染疫

法國研發唾液快篩新冠病毒 1小時知結果

孕婦久站搬重物 早產風險增3成 (圖)

針灸按穴 有效減緩長輩失智 (圖)

孕婦重症肌無力 緊急剖腹產母子均安

首頁 > 健康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