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01,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 台灣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示威怒火難熄 學者:種族不平等早刻在DNA中

佛洛伊德之死,引發多城市連日抗議。

暴動怒火蔓延,多州啟動國民兵進駐。


(洛杉磯三日電)美國非裔男子佛洛伊德之死,引發全美各地連日抗議。歷史學家對照1960年代黑人抗爭事件,指出種族不平等深入常民生活,幾乎刻在這國家DNA裡,長年積怨,導致怒火難熄。

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家雜貨店的店員日前打電話報警,宣稱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試圖使用一張20美元偽鈔購物,他遭白人警察用膝蓋強壓脖頸近9分鐘喪命,全美掀起示威持續逾一週。

研究美國1960、1970年代的抗爭活動、曾獲普立茲獎的歷史學家湯普森(Heather Ann Thompson)接受新聞網站Vox訪問指出:「種族不平等幾乎刻在這國家DNA裡,貫穿歷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人們忍無可忍的事件。」

對比1967年在紐瓦克(Newark)黑人抗議警察暴力、1968年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遇刺之後的暴動,湯普森指出許多相似之處。怒氣、挫折感平日就存在,一旦發生太誇張的不公不義事件,很容易點燃集體怒火。

就像60年代的抗爭,她說今天延燒全美的不僅是舉標語、喊口號的示威遊行,更是人民的憤怒、眼淚和反擊。50年前的抗爭,同樣也有人趁亂搶劫商家,原因在於種族不平等、經濟不平等環環相扣。

同樣受過歷史學訓練,擁有國立政治大學台史所碩士學歷,現在北加州擔任軟體工程師的郝凱揚(Nicholas Hawkins)指出:「有人會說,黑人為什麼不和平示威呢?因為這麼多年來,黑人和平抗議都沒有效,警察還是殺死黑人、虐待黑人,怒氣才會這麼大。」

郝凱揚指出,台灣也有族群問題,原住民與漢人之間曾有衝突,原住民、新移民的經濟地位也比不上漢人,但台灣族群之間比較和諧,不像美國種族之間存在仇恨與不信任。

種族問題伴隨經濟不平等,郝凱揚指出,美國窮人的居住環境恐怕台灣人很難想像,貧窮加上毒品、幫派、失業與教育等問題都存在生活環境中,貧富差距加深了種族歧見。

再加上在警察與司法系統的差別待遇,郝凱揚指出,過去警察執法過當,虐待、殺害黑人的案例太多了,且白人警察經常受到法律保護,不會被判罪。情況嚴重到,黑人父母教導孩子遇到警察要怎麼配合才不會遇害。而白人卻很少經歷這種歧視的痛苦。

湯普森也指出,白人警察施暴畫面受到大眾關注,但忽視了有色人種在日常生活,無時無刻就是遭遇這樣的暴力與侵害,他們站出來不只是討一個公道,「示威持續發生,正是因為白人優越的地位沒有受到改變,握有權力的白人從來沒有認真看待這件事」。




相關台灣新聞 >>

美禁飛中航 中回應 允外航復飛

不鳥中國 美國務卿接見六四生還者  (圖)

誇張警官/打情敵還賜死前同事騙奠儀 獲緩起訴保飯碗 (圖)

酒駕殺手曾在賭場「吃便當」 遭警大退訓凍4年 (圖)

性向無罪/黃氏兄弟瑋瑋「被出櫃」 媽媽溫暖回應一夜讓百萬人落淚 (圖)

【性向無罪】王婉諭聲援瑋瑋 「沒有人該為性傾向道歉」

力挺黃氏兄弟瑋瑋 聶永真:沒有做錯事,不需要說對不起

台灣疫苗 拼明年4月上市 全球研發競賽 英牛津搶今年10月問世 (圖)

世衛切割譚德塞 公衛體系內鬥 (圖)

今再度零確診!連53天本土+0 國內維持443例

美經濟才有復甦苗頭 示威又帶來不確定因素

華為內部文件曝光 蓄意透過子公司出售美電腦給伊朗

停推川普貼文 Snapchat:種族暴力沒有灰色地帶

陳冠榮 送神還需平凡人 (圖)

罷韓投票倒數 藍營高市議員出招組抓鬼大隊

小英發罷韓催票令 國民黨低調反制 (圖)

傳韓國瑜六日率團隊鞠躬謝市民

陳佩琪引小明故事 再槓陳時中

323政院驅離案辯論 馬英九批學生:想把國家搞垮 (圖)

租豪宅種大麻 退役士官長遭逮 (圖)

透天厝變毒窟 查獲11萬包毒咖啡

洗劫台鐵上百垃圾桶 安屎之亂惡賊落網 (圖)

惡男搶超商屢獲交保 三度犯案終被押

十萬粉絲專頁被刪 服飾女董怒求償213萬

檢舉魔人辱警 檢方起訴求重刑 (圖)

基隆河自行車道 雙北串連 汐止可騎車到南港 (圖)

屏東行動美術館 十幅世界名畫隨公車開進鄉鎮 (圖)

虎頭埤水庫圳頭祭 爭列台南市定民俗 (圖)

為了美麗灣案 黃健庭槓饒慶鈴 (圖)

新北酒家舞廳 八日起解封 (圖)

文化新地標 桃市圖生命樹上梁 (圖)

首頁 > 台灣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