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8,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 台灣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林明德 讓書香飄進部落

林明德在屏東原鄉,結合書香與樂音,推動各種藝文計劃,點亮部落的明燈。

蕃藝書屋1.0採排灣族石板建築,當年堪稱最有特色的獨立書店。

林明德將25年青春貢獻在三份原民報(左起):《原報》、《南島時報》以及《原聲報》。

林明德(右)是理想主義者,李安(左)則是生活實踐家,兩人老來伴,共同攜手打造書屋。


(綜合報導)採訪林明德的蕃藝書屋,我來晚了2年。那間上遍媒體的排灣石板建築、推廣部落閱讀的書屋,因房東不願續租,已在2年前關閉了。號稱部落點燈人的林明德和人生伴侶李安離開了瑪家鄉,我也無緣親見那間饒富排灣族特色的獨立書店。
採訪林明德的蕃藝書屋,我又來早了2年。新的蕃藝書屋落腳在屏東牡丹鄉的東源部落,距離舊書屋有2個半小時的車程。光是用小貨車將3萬冊書籍搬到新址,就花了林明德1年的時間。新書屋雖在自己的土地上,但因為是農用地,按規定不可大興土木,因而只能以5個40呎貨櫃堆出主建築充用,完全沒有原民風貌。「2年吧,2年後妳再來,這裡就會很有特色了。」林明德樂觀地說。
還好,即便書屋經營青黃不接,但林明德的人生傳奇也夠我洋洋灑灑:教職出身、轉戰報業、離開公職、經營書店,他以原住民血統在漢人社會奮戰50年,光是將頭銜列表就足以壓倒眾生。
來到蕃藝時,李安正準備升起篝火,「有火才有人煙」,她說這是原住民的傳統。圍著篝火坐下,旁聽的還有4隻貓、2隻狗,我們一起回到50年前,因為林明德的故事得從一個10歲就離家的孩子說起。
身為國小校長及老師的孩子,林明德10歲時就被送到高雄前鎮寄人籬下,就讀漢人為主的國小,「因為他們要栽培我成為部落之光」,林明德說。
長得不像原住民、不會說閩南語、國語又有腔調,在許多平地孩子單純地煩憂著考試成績好不好?新的玩具什麼時候會到手時,10歲大的林明德就得面臨自我認同的問題:「明明爸媽都在原鄉教書,為何他們要將我送到漢人的學校?」「那些背著雜糧到都市交換生活用品的原住民長輩,為什麼會被漢人丟石頭?」「為什麼同學要取笑我說話的腔調?」
面對許多無人可以回答的問題,林明德幼小的心靈隱隱然評價出原漢優劣,承認自己的原住民身分,對當年的他是一種太過沉重的負擔,他一面慶幸自己有張足以欺騙外人的面容,同時叛逆鬧事,以種種荒唐壓住心口的鬱卒,不讓它引爆。
堂哥是林明德的偶像;堂哥就讀的屏東師專,自然也是林明德的第一志願。雖然爸媽反對,希望林明德去追求比教職更高的成就,但叛逆的他一向是自己的主人,就讀師專不過只是多添一筆他和父母背道而馳的紀錄。5年制師專的前3年,大家學的是通科,三下要分科時,他一展歌喉,讓校方驚為天人,自此被編入音樂科,預計成為國小音樂老師。

高喊原民自治
辦報盼奪回話語權

在音樂的領域中,林明德有「一學就會」的本事:薩克斯風、手風琴、吉他、指揮等等,他還破格以專四的身分帶團參加全國大專管弦樂比賽,抱回冠軍。師友們紛紛以「原住民的天賦」來形容林明德的音樂成就時,好像扭開了的壓力鍋閥門,從小到大所有的錯待、委曲、逃避、撕裂,都慢慢被釋放了。再加上他在音樂中找到莫大的喜悅,那個從10歲被他藏起來的身分,20歲後成了顯擺的榮冠。
退伍後,林明德回到他(轉到高雄前)的母校石門國小任教,後來因為考上高雄交響樂團,他便申請調到高雄中山國小服務。如果沒有後來的際遇,他應該會像部落許多知識分子一樣,以教職終老。
際遇是什麼?林明德賣了個關子,因為已屆晚餐時光,李安得去備餐。她先架網在篝火上,然後放幾塊山羌腿排火烤。我根本沒開口,她便主動告訴我:「這是有執照的獵人朋友獵來送我們的。」顯然是很常被外人質疑吧!山羌不是保育類,但有種我吃不慣的野味,還好餐桌上陸續端出過貓、山茼蒿等野菜,薑絲蛤蜊湯尤其鮮美,牡丹鄉雖在海拔500公尺的山區,但一下山就是太平洋,野菜採自書屋對面的野薑花田,一桌山珍海味,食材大抵都有「產地直上餐桌」的低碳足跡。
餐後天空落雨,觀星無望。看不見天上的仙王仙后獵戶金牛,但眼前的遲暮英雄已備好咖啡,要繼續放映他的人生電影。
林明德調職到高雄,認識了一些文藝界的政治受難者,像柯旗化、楊青矗等,從他們對自身身分的追尋與叩問,林明德反推己身,思考原住民該何去何從這個大哉問。他號召南部七縣市的原住民大專生和文化界的朋友一起召開讀書會,又與台北的原民朋友聯手,出版第一份原住民報《原報》,擴大影響範圍。
聊到報紙,林明德說,任何民族要自救皆有三個管道:起義、從政或是經營媒體。就林明德的條件,起兵造反當然不可行;原住民要從政,得先被政黨摸摸頭,他彎不下這個腰;有了自己的報紙,原民知識的啟蒙與資訊傳播都可以掌控,這才是他該走的路。決定出版報紙那年,台灣解嚴,林明德31歲!
一邊辦報,一邊擔任許多原民運動幕後的推手,林明德有一種領袖的魅力,煽得其他年輕人熊熊烈火。有醫學院的學生放棄學業、有留學生放棄出國,他們加入林明德的團隊,一起為原住民的前途奮鬥。《原報》之後,還有《南島時報》以及參與九二一震災時在中部辦的《原聲報》,三份報紙花了林明德25年青春。夜風中與我這初識者話起當年,臉上還難掩年輕時的意氣風發。他說他們高舉原民自治的旗幟,踩在執政黨能夠容忍的底線上;他們也是最早探查白色恐怖中原住民受難者的媒體,一種「不容青史盡成灰」的文膽!
媒體的階段性任務告終,林明德認為因緣俱足,決定返鄉參選議員。原以為自己是班師回朝,沒料到部落和家族完全不支持他。原來這位「部落之光」太有想法,大家擔心原有的政治遊戲規則會被破壞,注定了他中箭落馬,讓他灰心不已。不過這扇門關了,別處已為他開窗。林明德在中山大學求取碩士學位時,被當時的屏東縣長延攬為社區總體營造單位的委員,後來轉任新聞室的媒體發言人、縣長祕書等職,前後長達6年。
6年光陰,林明德勞心勞力,最大的收穫是認清自己玩不起政治的遊戲。想做事的人跟想做官的人用的是不同的量度,「有些事情是不能交換的,否則我就不是我了。」林明德說得保留,但多少聽得出那委曲。加上得知他因為長期缺席夫、父的角色,已經妻離子散,一種酸楚的滋味散在夜風中,大家一時無語,沒人為篝火添柴薪,夜涼如水。「散了吧!」林明德起身離去,那背影寫滿失意。

經歷婚姻破裂
鬢髮生霜覓得伴侶

來去部落過一晚,蛙鳴似夜曲,鳥囀是晨鈴,醒來時乍見台灣藍鵲散步,篝火尚留餘燼。自然就是療癒,天亮就有希望,昨夜聊到的失意,已經是過去式。
我們沐浴晨光,享用李安準備的蔥餅,林明德的故事,終於講到女主角登場。李安在牡丹鄉公所擔任護理師時,和石門國小的教員林明德同賃於宿舍,林明德後來調往高雄,兩人因故失聯。隨後男婚女嫁,又分別交出不及格的婚姻成績單。再相遇時儘管鬢髮生霜,但彼此都有「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感。
此時的林明德兩袖清風,唯一的財產是一生收藏的三萬冊書籍。「那就來開書店吧!」李安提議道。於是李安用退休金在瑪家鄉租了一個空間,林明德則成了拾荒者,到處撿石頭和木頭,再找部落的耄老教導他們興建排灣族的石板屋,書架一擺滿,蕃藝書店就開張了。一開始只有藝文界的老朋友來光顧,後來當時的文化部長龍應台來訪,這才一舉打響蕃藝書屋的名號,不少媒體皆來報導,大家都好奇這深山的書店要如何經營,部落閱讀有那麼容易推動嗎?
林明德是搖旗吶喊的理想主義者,李安是腳踏實地的生活實踐家。他辦講座、讀書會、音樂會,讓書店成為推廣原民文化的平台;她賣野菜漬物、編草帽草蓆、作手工肥皂,以收入為平台加油添火;至於兩人都愛的書,例如《小王子》,她負責在樹屋中講故事給孩子們聽,他則收集全台灣七十幾種版本,還邀請來訪的外國朋友回到自己的國家後,寄一本以他們的語言書寫的《小王子》到蕃藝來,用書跟國際交朋友。有趣的是,繼近日《小王子》被翻譯成台語後,她還打算寫計劃書申請經費,要讓《小王子》說排灣族語。李安說部落中有很多野生狐狸,想來或是小王子派來的哨兵呢!
只可惜搬到東源部落後的蕃藝書屋遲遲未能開張,林明德英雄遲暮,末路艱難。採訪結束後的尋常歲月,他大都坐在電視前看綜藝節目,嚼檳榔,打瞌睡,滿室書籍皆蒙塵,他卻不事生產。倒是李安真心喜歡山中歲月,喜歡這種用自己的勞動換得日常所需的生活。蕃藝書屋的未來,其實是掌握在李安手上。只要她願意,書屋2.0一定會有她的風采。
於是我和野薑花相約,今年花開時節,我將循花香再尋書香……。


林明德 小檔案

●年齡:62歲
●家庭:與李安為老來伴,兩人在前段婚姻分別育有一女、二子一女
●學歷:中山大學政治所肄業
●現職:蕃藝書屋店長

相關台灣新聞 >>

美單日確診破5萬 加州再頒封城令 (圖)

無懼 萬人上街反惡法 港警濫捕370人 (圖)

神鬼女會計/她月薪2萬5 靠這招A走補習班1億資金 (圖)

老實無害像「比目魚」 入不敷出竟能存2億

悲情女強人 老公被捉姦在床還想偷賣補習班

逾6成選實體券!三倍券216萬人預購 紙本恐不夠 (圖)

坐牢領券免排隊 監所墊6千萬 (圖)

三倍券綁敬老卡 挨轟麻煩不划算 (圖)

刷卡量衝一波 藝文界催票房 (圖)

聖昆丁監獄爆疫情:1113受刑人確診 1死囚染疫亡

抵制仇恨言論談判失敗 逾400品牌撤臉書廣告

紐約市幹道漆「黑人命也是命」 川普批仇恨象徵

曲線回升 新冠病毒佔據醫院 醫護怒了 (圖)

拜登超吸金 募款功力連2月完勝川普 (圖)

日變更釣魚台行政區名 宜議員擬發起出海活動

民調支持度過半 陳其邁:民眾對未來市長有期待 (圖)

駁高市議長補選案傳雜音 國民黨團力挺曾麗燕 (圖)

前瞻計畫後續四年預算 立院同意行政院籌編 (圖)

明率陳菊拜會立院黨團 蘇嘉全:繼續尋求支持

闖寢室強吻女連長 副連長判三年半

小三當街追砍正宮 飛刀射中勸架嬤

詐團1900萬林寶堅尼 455萬拍出 (圖)

攻百岳登山客 驚傳接連兩死

狼誘數十童裸體直播 男女通吃

好心邀人來家中禪修 婦遭恐嚇再勒索35萬

吳志揚前秘書 貪污上訴變免關 (圖)

澎湖馬糞海膽開放採捕 嚐鮮趁時 (圖)

雲林縣大東國小種三百棵可可樹 畢業生相約三年後採收 (圖)

八八風災傾斜成觀光秘境 太和振興宮將設觀景平台 (圖)

等了30年 台東海端鄉加拿村公車駛入 (圖)

機車族爭路權 蘇花改擬明年中開放重機 (圖)

中捷綠線延伸彰化 交部審議通過 (圖)

首頁 > 台灣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