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03,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 台灣 中國 國際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若無象牙貿易 非洲象棲地 將逾現在五倍



(綜合報導)許多野生動物物種受到棲息地縮小的威脅。不過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非洲象的潛在生存範圍可能是目前的五倍多。這項研究背後的研究人員指出,非洲象的數量急劇下降,它們的活動範圍已經縮減到原來的17%。
大象活動範圍的急劇縮小則是由偷獵者為獲取象牙而獵殺大象以及人類侵佔大象的棲息地造成。象牙貿易導致某些地區大象數量急劇減少的證據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但從17世紀開始,隨著滿足象牙需求的歐洲商人和殖民者來到非洲,大象的數量達到了新的水平。象牙偷獵對大象來說仍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在過去十年間,象牙偷獵導致非洲大象數量減少。
如果從這種威脅中釋放出來,那麼大像在人類足跡最小的地區仍有著很大的恢復潛力。研究人員Wittemyer說道:「如果我們能扭轉局面,遏制非洲大象數量的持續下降,這項工作就凸顯了擴大非洲自然棲息地大象分佈和數量的巨大潛力。」
這項研究發現,非洲62%的地區(面積超過1800萬平方公里,比俄羅斯還大)仍有適合大象的棲息地。在這個巨大的區域中,人類和大象仍有和平共處的空間,它們有可能生活在那裡,然而跟人的衝突可能使其不現實。研究小組利用GPS追蹤項圈和衛星圖像的數據來調查大象漫遊的地點和原因。通過觀察現代大象生活的極端環境,他們瞭解到了今天大象可能生活的地方。
「我們研究了非洲大陸的每一平方公里,」該研究的論文第一作者、肯尼亞馬拉大象項目(Mara Elephant Project)研究和保護主任Jake Wall指出,「我們發現,在這29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有62%是合適的棲息地。」為了分析這些棲息地在整個非洲大陸上的可接受程度,Wall和他的同事利用了Save the Elephants及其夥伴在15年時間裡安裝在非洲各地229頭大象身上的GPS追蹤項圈的數據。
研究人員通過利用衛星圖像計算平台谷歌地球引擎檢查了大象所經過地區的植被、樹木覆蓋、地表溫度、降雨量、水、坡度、總體人類影響和保護區。這使他們能確定哪些棲息地可以養活大象以及它們目前能夠忍受的極端環境。未來,該研究團隊的目標是進一步完善人類影響密度的模型從而使之適合於人像共存,並與此同時將棲息地跟大象活動範圍的其他地區的連通性納入其中。
據瞭解,大片的潛在棲息地包括中非共和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這兩個國家的森林最近還生活著數十萬頭大象,但現在估計最多只有1萬頭。該研究還強調了非洲象沒有去過的極端棲息地。
Save the Elephants組織的創始人Iain Douglas-Hamilton指出:「主要的禁入區包括撒哈拉沙漠、達納基爾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以及城市中心和高山山頂。這讓我們瞭解了以前大象的分佈範圍。然而,關於羅馬時代結束到第一批歐洲殖民者到來之間非洲象的地位卻缺乏相關信息。」
成年大像在野外的主要捕食者是人,大象會儘量遠離人類的活動和影響,通常生活在保護區。Douglas-Hamilton說道:「大象能很快地識別危險並找到更安全的地方。」跟蹤數據顯示,生活在保護區的大象的活動範圍往往較小,可能是因為它們覺得在不受保護的土地上活動不安全。
研究發現,目前有57%的大象活動範圍在保護區之外,凸顯出目前為它們的安全保留的空間有限。為了確保大象的長期生存、保護大象的棲息地和保護大象免受非法捕殺以及人像共存的倫理道德將是至關重要的。

相關國際新聞 >>

以國網攻核設施 伊朗揚言報復 (圖)

厄瓜多總統大選 右派銀行家拉梭勝出 (圖)

北韓3000噸級潛艦傳完工 韓美密切監控 (圖)

烏東衝突奪2命 烏克蘭外長訪北約商議

巴黎醫院外爆槍擊1死1傷 兇手逃逸

緬軍扣屍 索85美元才放行 (圖)

緬甸GDP恐萎縮20% 茶館:不知能生存多久

威廉、哈利王子悼親王 感念祖父奉獻 (圖)

小室圭想娶真子公主 擬出資解決母親金錢糾紛

俄聖彼得堡180年古蹟大火 至少1死2傷

1350萬人染疫 印度超越巴西 躍居全球第二 (圖)

英放寬防疫禁令 酒吧、商店大排長龍 (圖)

疫苗、封城雙管齊下 脫歐幫英國大忙

首爾市擬推共贏防疫 與中央政策脫鉤

德國確診突破300萬人

不丹疫苗接種迅速 16天93%成人完成施打 (圖)

Michigan couple with 14 sons welcome their first daughter

首頁 > 國際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