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02,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 台灣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新住民準校長楊小梅 「語」眾不同

楊小梅是全台首位新住民準校長,她期盼自己能鼓舞更多弱勢族群。

楊小梅希望新住民第二代,在校園中的 學習能更安心自在。

穿著越南服飾的楊小梅,穿梭各學校之間,參與新住民文化活動。

楊小梅 小檔案



(綜合報導)49歲的楊小梅,一向不願多談自己來自越南的背景,直到前年獲得「師鐸獎」、去年成為全台首位新住民準校長之後,透過媒體報導,許多同事朋友們才知道她特別的成長經歷。
楊小梅的父親來自中國廣東,國共內戰後便移居越南,嚴格說楊小梅應該是越南華僑,「有些學生說我是越南人,我總是要糾正一下,這對我來說還是有差別的。」但無論如何,楊小梅的確出生於越南,印象中家裡環境還算不錯,「我們家是一棟3層樓的房子,爸爸是做生意的,家中還有一位奶媽照顧包含我在內的9個孩子。」
當時正處於越戰時期,眼看著北越即將勝利,再加上爆發排華運動,楊小梅的父親苦思如何帶一大家子人逃到更安全的地方,「曾經一度有機會坐船離開越南,但因為是算人頭的,會有部分家人擠不上船的風險,所以父親最終決定放棄,他堅持『全家一個人都不能少!』」這可是賭上全家人的性命,父親承受極大壓力,但到底怎麼做才對?誰也不知道。
父親不斷找親友打聽,後來請台灣一位叔公到處「打點」,一家人搭飛機先到泰國,再輾轉飛來台灣,終於12口人幸運地踏上寶島的土地,從此在這裡扎根。
「政府安頓我們住在一間14坪的國宅公寓,爸媽跟最小的妹妹睡一間房間,奶媽跟我、姊姊6個人睡另一間房,3個哥哥就在客廳打地鋪,一家人就這樣擠著,搶著上廁所時更猶如打仗一般。」由於父親為了來台灣散盡家財,面對沉重的家計,排行前面的5位兄姊依僑生身分補助住校,「後面4個包含六哥、我、以及2個妹妹就送到社福機構寄住,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每周僅有一晚,12個人才能團聚在小小的家中。
那時楊小梅年僅9歲,她不懂越南政治環境的險峻,只覺得本來生活很好,一到台灣什麼都沒有了,還被迫跟爸媽分開,「當時真的很怨!」楊小梅說,每周日爸媽送她們回社福機構,4個孩子總是倚著2樓的陽台目送爸媽離去,然後放聲哭泣,一直到小學六年級之後,父母不再相送,楊小梅自己回兒童福利中心,還是經常躲在棉被中流淚。

缺乏自信 在校極度低調

每次說起這段回憶,楊小梅總是無法克制激動情緒,那股傷心,過了40年仍清晰留下拓印。當時社福機構住滿來自各國的華僑孩子,每戶大約8∼9個孩子同住,由一位阿姨負責照顧,過著彷彿住校的生活,偶爾還會有類似童軍社團的活動,孩子們可以一直住到國中畢業為止。
「因為男女分開,所以只有我和2個妹妹住在一起。」當時九妹只有4歲左右,有一次吃飯吃到打瞌睡,楊小梅擔心妹妹被照顧阿姨責罵,情急之下,竟然打了妹妹一個耳光,「現在想來,覺得妹妹好可憐啊!但我當時覺得自己責任很大,一定要把妹妹管好,不要惹出麻煩。」
撇開寄人籬下的無奈感,楊小梅其實適應得還不錯,在一群擁有相同背景的孩子中,大家都跟她一樣人生地不熟,她可以自在地做自己,也成為社福機構裡的孩子王,但只要一踏入校園,楊小梅彷彿切換人格一般,瞬間就變得低調、安靜。
「我只希望大家不要注意我!」當時楊小梅完全看不懂中文字、也不會說國語,所以極為排斥與老師、同學互動,深怕一不小心就洩露更多的自己,「萬一同學問我年齡怎麼辦?我要怎麼解釋自己為何年長2歲?」她更不願意同學知道自己的家庭背景,「誰能想像我家有9個孩子?而且放學回去的地方是兒童福利中心,而不是家?」從小到大,楊小梅極力守護著這些祕密。
因為覺得自己不一樣,總讓楊小梅在學校時缺乏自信,以至於若有老師「看見」她,就會令她格外感動,「第一個是小學三年級的老師,她挑選我成為模範生;第二個是小五的老師,她讓我第一次成為小組長;第三個是國中英文老師,雖然我英文不好,但她始終沒有放棄我;第四個是高中化學老師,當我填選大學科系時,他試圖說服我調整順序,讓我受寵若驚,覺得他是真心在乎我。」
那時化學老師希望楊小梅「選校不選系」,但最後楊小梅還是順著自己的心,選擇就讀心理系。「當時媽媽正處於情緒起伏的更年期,讓我對心理感到好奇。」正是這個契機,讓楊小梅修完教育學分,成為一名教師之後,進而專注於輔導教育上,可以幫助更多校園中的新住民孩子。「其實從小到大的老師們都對我很好,但當時不注重心理諮詢,我看起來安靜乖巧,老師不會想到我內心的結。」楊小梅就這樣悶著長大,一點一滴在心中築起一道身分的高牆,讓她直到長大仍然糾結。「如果當初有老師關懷我的心情,或許那道牆就會稍微矮一些、或是消失。」
這是楊小梅的遺憾,所以當她成為老師後,不只成立學校的新住民學習中心,增加互動交流機會;也在國小補校幫新住民媽媽們上課,希望她們上完72堂課,領到身分證後,還能努力充實自己。「這非常重要,如果想減少新住民二代成長時的挑戰,孩子們一定要能認同自己的媽媽。」楊小梅說,如果新住民媽媽看不懂中文、經濟需仰賴丈夫,家中地位就會低落,學校老師聯繫家長時,甚至會直接跳過媽媽,孩子長期看在眼裡,內心就會出現矛盾,「他雖然愛媽媽,但又隱約有點看不起媽媽,這就容易衍生出一連串的後續問題。」
27歲從越南嫁來台灣的翠紅,正是楊小梅補校的學生,她總共考取7張證照,包括美容、美髮、電腦等等,現在是一家美容工作坊的老闆。「小梅老師告訴我『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裡。」翠紅說,補校畢業後,她先自己買書學習電腦,建立基礎文書能力,「那時真的很苦啊!都是利用孩子睡覺之後,才熬夜念書。」因為不甘於低薪工作,又希望兼顧家庭,翠紅思考之後決定去學習美容、美髮,接著再經歷美容助理訓練,最後終於成為老闆。

考5次終於獲校長資格

翠紅說,就算是現在,越南人還是容易遭受歧視,雖然不直接說,但語意、態度都能感受到,當他們發現她竟然開了一家店,眼光就變得不一樣了,最直接感受自然是公婆的態度。「之前我在學電腦時,婆婆看到就會罵『浪費電』,但現在不會了。」翠紅說,每當這種時刻,就格外感謝小梅老師的教誨,「一定要努力,才能抓住機會」。前年楊小梅拿下「師鐸獎」時,翠紅還到場支持,當時兩人談起一起努力的過程,都忍不住哽咽落淚。
楊小梅說,從小在兒童福利中心寄住,父母不在身邊的那些日子,她學會的不僅僅是獨立,而是凡事都要努力、要靠自己去爭取機會,當時兒童福利中心裡的一位阿姨告訴她:「唯有靠自己,才能突破困境。」她一直記得這句話,也從不輕言放棄,例如歷經4次失敗,才終於在第5次考取校長資格。
「執教26年,我擁有總務、學務、輔導主任完整的資歷,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我很有機會考上校長,每次我的筆試高分過關,但進入口試就被刷掉,第3次失敗的時候,我很生氣地跟家人說:『再也不考了!』後來經過一年後,就覺得再試試看好了,沒想到第4次還是失敗!」朋友告訴楊小梅,她口試的弱點是邏輯性較差,這或許跟她成長背景有關,再加上在學校總是低調安靜,比較少練習說話的機會。
一連串的挫折,楊小梅不免自我懷疑「我真的不行嗎?」但擦乾眼淚之後,還是挺直腰桿參加第5次考試,「我不想放棄!」這次她請教更多前輩,練習口試的技巧,終於在去年考取校長資格,成為全台第一位新住民準校長,現在進入新北市教育局新住民輔導科實習,預計最快明年5月正式參加遴選成為初任校長。
接連奪下「師鐸獎」、考取校長資格,讓更多人了解楊小梅的成長背景,小時候擔心別人因此對她另眼相待,但此時反而害怕被誤解是因為「身分」才得獎,「這等於抹煞我的努力!」
「身分」始終令楊小梅困擾,被封「首位新住民準校長」,她總覺得有些不對,她說:「我到底算是新住民?還是新住民二代?因為我的確是在越南出生,但我父母又是新住民。」這麼細膩的差異,恐怕只有她自己才會在意,最後她苦笑說:「算了,只要能帶來好的影響力都可以。」
這也是楊小梅現在想做的事,她希望能為新住民多做一些事。楊小梅說,曾經有一位新住民二代的孩子出現狀況,不回教室、還會傷害自己,為了幫助孩子,她便邀請媽媽到新住民學習中心參與課程,藉此觀察親子之間的互動,後來她發現因為家庭背景的緣故,導致孩子跟媽媽之間的關係不好,所以屢有衝突,孩子一直想逃離家,「我試著與媽媽溝通,但因為孩子狀況不太好,所以需要社福單位一起協助。」新住民媽媽一定會面臨許多問題,如果能夠早一步跨出來,或許孩子也就跟著跨出來了。
楊小梅努力做新住民的後盾,她號召一群來自各國的新住民志工,在新住民學習中心舉辦各式各樣的課程,分享、交流彼此的心情,有問題大家一起想辦法,讓新住民不再感到孤單。
就算現在人在教育局實習,楊小梅也努力幫忙。「最近有一位新住民二代的孩子拒學,學校希望教育局提供協助,由於孩子的父母是越南華僑,所以計劃派一位翻譯去幫忙溝通,卻被孩子父母拒絕了,我便自告奮勇幫忙,家長在知道我也是相同背景的越南華僑之後,便答應與我聯繫。」楊小梅期待可以幫助學校、家庭順暢的雙向溝通聯繫,同時也更貼近孩子的心靈,這也是未來她成為校長的盼望,她想要營造一個溫暖的校園環境,家長、老師、學生緊緊相依。
楊小梅希望無論是新住民二代、或其他弱勢族群的孩子,都能在校園中感到更加安心自在,可以比當年的自己,獲得更多精神上的撫慰,她也常常以自己為例子,告訴孩子「跟別人不一樣,不一定是壞事」,只要努力靠自己的力量變強,就能克服現實生活中的苦難,她相信所有孩子都能夠變成另一個自己,甚至更好。

相關台灣新聞 >>

玉山艦下水 護國 (圖)

半導體峰會 台積電進白宮 (圖)

李安獲英國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休葛蘭幽默讚他作品多元像出自複製人 (圖)

高教拚雙語 新制8月上路

給台鐵人一封信 林佳龍堅辭:盼加速改革避免悲劇再發生 (圖)

船員法修正案三讀 前往海盜威脅海域應告知船員 (圖)

半世紀最慘 水庫乾涸成大峽谷 (圖)

天氣變化大 吳德榮:颱風2天內生成

最新梅雨指標圖出爐 鄭明典:降雨現曙光 (圖)

BLM發起人被爆狂掃房!購買白人區住宅 (圖)

美單日確診逾7萬例 重返去年夏季高峰 (圖)

明州宵禁 女警身分曝光 (圖)

加大申請入學創史上最高 入學官員:主修選擇很重要

立委洪申翰財產61萬元被封赤貧! 財經女神建議:買長榮

假車禍擄人/「跟騷法」討論5年未立法 朝野好急! (圖)

備戰8月公投╱民進黨立委盼政府 萊豬議題說清楚

連勝文踩場 被酸:沒當兵但挨過槍 (圖)

林為洲「不樂見」韓國瑜選黨主席:可能朝做公益的方向會更好

女優拍50支成人片月入38萬 (圖)

《無聲》男星被爆夜店「金手指」狂摳醉女 檢察官還他清白 (圖)

澳紐商會單車環島公益行 送愛花蓮家扶 (圖)

產量苗縣之冠 泰安鄉桂竹筍節登場 (圖)

武陵農場 白色風暴來襲!夜賞白藤花 最美春遊 (圖)

收500萬 侯佩岑陽明山採海芋 (圖)

屏縣大店長課程開訓 鼓勵回鄉創業 打造逐夢天堂 (圖)

金門攜手產業界 打造亮點品牌 帶動創生風潮 (圖)

『海豹肢症」擊不倒 復興商工蔡佳琳 畫出一片天 (圖)

首頁 > 台灣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