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5,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 台灣 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消費 話題

 

危險壓力來襲 易生「焦慮反應」

原本有焦慮症的人,面對疫情威脅,容易惡化焦慮症狀,如每天多次量體溫,擔心得病。


(本報綜合報導)「醫師,我可不可以站著看診就好?」某日門診進來的周小姐,我請她坐下時,她這樣說。

極度焦慮 影響生活工作

周小姐是一位35歲的泛焦慮症患者,已在門診就醫多年,原本症狀穩定,年初桃園醫院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院內感染期間,回診時,不僅戴兩層口罩、還戴手套,更不敢坐門診椅子,自述因疫情新聞報導,導致焦慮、失眠惡化,有感冒症狀就擔心自己是不是染疫,甚至每天體溫量超過10次。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起伏,不少病人都會隨之提到自身的焦慮。其實,焦慮是人面對壓力時常見的反應。一般而言,面對壓力的反應,會因每個人對壓力的解讀不同而有所不同,且此反應又受到個人的人格特質、過往經驗、慣有因應方式、支持系統等所影響。所以面對同一種壓力,每個人反應可能不一樣。例如離婚對很多人是負面壓力,但對某一常被家暴的婦女而言,離婚卻可能是壓力的紓解。但人類還是有共通性,所以如果我們對壓力解讀是「危險」訊號,則會產生「焦慮反應」。
緊張不安、失眠心悸 就需注意

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因為危及健康,所以大多數的人都會產生焦慮反應。這不是生病,也不一定不好,焦慮度高的人,反而比較會配合疫情指揮中心宣導的防疫措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對防疫是好的。低焦慮度的人,則易輕忽疫情嚴重度,像歐美年輕人封城前還開封城趴,而造成傳染。

然而,凡事過猶不及。如果受疫情或相關新聞影響,造成極度焦慮、緊張不安、憂慮失眠、心悸緊繃、注意力差等症狀,達到日常生活、工作受影響的程度,可能就需要注意了。

如果過去都沒有焦慮症的人,遇到壓力(如疫情)才出現上述焦慮症狀,可能是罹患「有焦慮的適應障礙症」;如果像前面例子,原本有焦慮症的人,面對「危險」的壓力事件,則會惡化其焦慮症狀。
因壓力症狀惡化 需藥物治療

治療上,原先就有焦慮症的人,因壓力而症狀惡化,需要藥物治療;如果是因為壓力才出現的適應障礙伴隨焦慮,通常壓力減緩,經過認知治療或簡單的放鬆訓練,焦慮症狀應會消失,但如果症狀持續太久(超過6個月),則仍需就醫診療。

相關健康新聞 >>

《丹麥、挪威研究》AZ疫苗血栓比例稍高 但利大於弊 (圖)

《以色列大規模實測》輝瑞疫苗接種7天 單劑效力僅57.7% (圖)

《英國家統計局調查》步行、騎單車上班者 感染率竟高於搭乘大眾運輸者 (圖)

全球助產士嚴重短缺 威脅數百萬母嬰性命

注意GI值與分量 糖友也能享受冰淇淋 (圖)

膽囊炎手術 竟查出癌作亂

腕隧道症候群 中醫針灸藥浴改善

首頁 > 健康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