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8,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 台灣 中國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投270億治理洱海 中國經驗值得分享

「健康星球、生物多樣性與綠色金融」沙溪研討會現場。

2018年6月28日,大理雙廊古鎮一兒童在洱海邊玩耍,遠處沿洱海的客棧都已經被關停。

西雙版納橡膠樹林。




(綜合報導)2010年,全球196個國家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設立了「愛知目標」框架來努力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但10年過去了,20個具體目標沒有一個完全實現,只有6個部分實現。唯有在中國,「愛知目標」中的3個進展超越了預期,13個取得了關鍵性進展,4個取得階段性成績。
「2020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將在此次《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上進行討論。中國正在雲南昆明的大會上與全世界分享和交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經驗。
作為COP15重大主場外交的配套外宣活動,10月9日,「2021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在雲南大理隆重舉行。由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中國論壇和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聯合主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參與協辦的平行分論壇--「綠色金融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於同日晚通過線上線下同步進行。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創始院長、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幹事陳馮富珍、德國駐北京使館全球衛生負責人、世界衛生組織前駐華代表施賀德(Bernhard Schwartlander)、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深圳市灣區數字經濟與科技研究院院長曹和平、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銀行總法律顧問阿爾貝托·尼尼奧(Alberto Ninio)、世界銀行中國首席環境經濟學家喬瓦尼·魯塔(Giovanni Ruta)等來自生態、健康和金融領域的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圍繞綠色發展、綠色能源、生物多樣性、生態文明建設及綠色金融助力等話題發表演講並開展討論。
在這次論壇的舉辦地洱海,當地政府在76個項目上投資了270億元用以保護治理,中國論壇副主席、成為資本創始人及執行合夥人李世默在主旨發言中以此為例,分享了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形成的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共同參與的獨特經驗。為生態環境治理「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是否可以兼得」的問題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作為洱海論壇的一個場外專題討論會,亞投行和中國論壇在10月9日至10日在雲南沙溪以「健康星球、生物多樣性與綠色金融」為主題舉辦研討會。該研討會邀請了20餘位生態保護、環境、公共衛生健康、經濟等各領域的學者專家,探討了如何為可持續發展領域帶來更多投資的創新。

「史無前例的挑戰」

「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方面,我們正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副執行秘書大衛·庫伯(David Cooper)說。
一份由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發佈的報告顯示,全球800多萬個物種中,有100萬個正因人類活動而遭受滅絕的危險,全球物種滅絕的平均速度已經數萬倍於千萬年前。
在沙溪研討會上,保爾森基金會生態保護項目高級顧問特瑞.湯森德(Terry Townshend)指出,在過去的50年裡,脊椎動物的數量減少了68%,已經瀕臨滅絕的邊緣。專家們警告,如果人類繼續這種模式,到21世紀中葉我們將面臨著30至50%的生物種群喪失的嚴峻形式。
與此同時,生存在同一個地球上的人類也無法在這場生態危機中獨善其身。最直接的衝擊的就是人畜共患病。亞投行(AIIB)健康專家艾比蓋爾·賴特(Abigail Wright)指出,新冠病毒使得近500萬人喪生,全球累計遭受8至16兆億美金的損失。而這幾次公共衛生安全危機,有75%的源頭都在人畜共患病上。
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不僅會造成大流行病風險的增加,也會影響到藥物資源,更會直接影響到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生物多樣性是大自然對人類貢獻的基礎,並提供對人類健康和存在至關重要的系統產品和服務。」賴特表示。
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更是讓一個公共健康研究領域的重要概念「健康星球(One Health. Planetary Health)」進入到了大眾的視野。
「人們在Covid疫情期間也更加意識到人類、動物和環境健康之間是相互作用的,以及「健康星球」「生態健康」理念建設的重要性。」亞投行副行長丹尼·亞歷山大(Sir Danny Alexander)說。

生態文明

雖然全世界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在逐步增強,但為什麼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依然如此困難?世界各國究竟該朝什麼方向努力?
李世默在洱海論壇的主旨發言中提到,發展與生態治理是相互促進的。「現在我們要關心生態環境了。這是否會以犧牲發展為代價?我們應該停止發展嗎?因為它傷害了生態環境。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仍然需要發展,也許以不同的方式發展。」
「生態文明」是一個答案。
此次的 COP15是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召開的全球性會議。但實際上,中國早在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就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2018年,「生態文明」被寫入中國憲法。
2020年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就具體闡釋了中國的「生態文明」理念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大理、浦江兩地的水體污染治理與產業發展成就為例,李世默為生態環境治理「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是否可以兼得」的問題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2015年,大理州的旅遊業創造了388億元的收入,占當地GDP的43%。但由於設施不足或破舊,當時數千家新建的湖邊酒店將廢水和垃圾直接排入湖中。從2004年到2016年,洱海的污染物數量增加了50%,藍藻與赤潮交替出現。
2017年,中國開展了洱海保護治理「七大行動」。當地政府在76個項目上投資了270億元,用於保護和整治洱海。生態保護紅線(ECRL)確定了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高優先級區域,確保人類活動不改變土地覆蓋。新建了基礎設施包括污水處理、垃圾收集和污染控制設施,污水處理率從50%提高到96.1%。
歷經數年,治理初見成效。洱海在2018年和2019年實現了7個月的二級水質。大理市共發現307個新物種。
生態治理的成果反過來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2019年,大理旅遊業收入941億元,年遊客5300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
洱海治理的成果被稱為全國湖泊治理的生態樣本,被列為國家水專項重大標誌性成果,被國家環保部表彰為「洱海保護模式」。
面對歷經10年、20個的「愛知目標」無一實現,面對國際上普遍悲觀預測到21世紀中葉地球面臨30至50%的生物種群喪失的嚴峻前景,洱海治理經驗則恰恰體現中國政治制度特點下運用強大組織力量協調發展與治理目標的可能性。中國的政府與社會共同參與生態修復建設的獨特經驗值得跟世界分享,為「愛知目標」在全球的推進提供了樂觀的力量。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綠發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晉峰博士尤其強調了人民群眾的參與。「為什麼要用『生態文明』作主旨?因為我們明白要根本地去改變生產與生活方式,這要人民的參與。全面的保護是指要在生產生活之中,我們有新概念Bio-Economy(生物經濟)。」 各大外賣平台均增加「不要一次性餐具」的選項、教育部出台不得強制學生使用塑料書皮的通知,這是兩個切實改變了消費與生活方式的群眾參與例子。
習總書記提出的「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思想以及中國雙碳計劃目標的全球公佈都標誌著中國邁入生態文明建設的全新階段。周晉峰特別介紹在這一領域,中國已經做出的積極改變,「比如將珍稀保護動物從《中華藥典》上除名,在一帶一路推進中停止新建海外煤電廠等。西方科學家提出了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而我們提出了基於人本的解決方案(HbS), 我們希望有更多志願者參與進來保護環境,真正地行動起來。」

綠色金融

直接改變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如何改變現在的投資方式更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難點。
「單純的商業社會邏輯和市場邏輯的結果會是什麼?會是摧毀生物多樣性。」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舉了西雙版納為例。對比老撾,因為工業化需要,中國邊境的這邊種的都是橡膠樹。「因為橡膠的價格從2600元/噸漲到28000元/噸的時候,人們種橡膠就太有利可圖。」而西雙版納的生物多樣性也因此受到了影響。據央視財經報道,天然橡膠期貨價格2011年2月最高曾達到43500元/噸,此後一路下跌到2016年1月最低9255元/噸。目前在14500元/噸左右。
曾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工作了近6年的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顧伯健表示,橡膠是我們國家的戰略資源,西雙版納是中國為數不多可以種植橡膠樹的地方,所以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面,西雙版納大面積的天然林,包括熱帶雨林,甚至包括了常綠闊葉林被橡膠林所替代,大片的橡膠林侵佔了原先的天然林。
另一個例子是跨國農業公司孟山都。「你到我們農村去看,農民就罵,你不用種子公司的種子,你種出來的莊稼就是不好。比如玉米,大大小小的,賣相不好,產量不高。可是你用它的種子,你留下它結的種子,第二年大概只有20%到30%會發芽。孟山都在實驗室裡面做育種的時候,它選的種子僅僅是『材料性』的種子,僅僅追求當期的產量,而不是生物多樣性意義上的種子,它毀了種子的多樣性特質。「
「當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進入到工業化社會或者商業社會之後,傳統方式的育種形不成投資規模與經濟性,而那些投資人為了最大化鎖定投資收益,你只能在實驗室投資,它讓種子變得不像傳統的種子,生物多樣性不是投資人的目標。農民在生產過程中不育種,為了產量高就種有限的幾種糧食,結果種子的數量就越來越少。」
同時,曹和平也提到保護生物多樣性並不意味著人類活動不參與對於自然的干預,這兩者之間需要把握平衡。而如何把握平衡則需要抓住金融的本質。
「因為所有的金融,不管是工商貸款,股權投資還是資源開發,短、中、長期的這三種金融都和工業週期相擬合。克拉瑪依你進口了原材料加工,可能三個月就生產出來,一年生產4次。物流公司一年生產50次,因為它一個星期就拿一次貨,出一次貨,它的貨幣就走一圈。」
「如果你能夠創造一種金融,讓它在生態資本與公共產品效益再生產的代際傳承過程(overlapping generation process)中具有的投資報酬率,不低於工業化大車間流水線模塊化生產的投資報酬率。投資人發現機會成本、投資報酬是一樣的話,在這兩個過程當中,就會無偏差的選擇了,就不會出現工業社會一邊倒地摧毀生物多樣性了。」
而這就是「綠色金融」創新思路的起點思考。「重新設置一個穿透工商企業資產起始端的金融體系,進入到可衡量、可計量的生態資源裡面去,讓整個過程變得可持續,廠商可收益,自然人可增加效用,全社會可增加福利。」曹和平說。
當下還在持續的新冠疫情凸顯了將 「同一健康(one health)」從概念轉化為行動的緊迫性,現在正在進行的COP15則讓世界目光聚焦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問題上。
目前的挑戰是,如何以可持續和包容性的方式,按照所需的規模和時間表為這一領域相關措施提供資金。這將需要利用金融機構和市場來動員私營部門和機構資本。但就目前實際情況而言,針對生態多樣性的公共產品而言,市場調節不力,仍政府出台相關政策進行干預。
基於此,20餘位生態保護,環境,公共衛生健康,經濟等各領域的學者專家齊聚雲南沙溪,以「健康星球、生物多樣性與綠色金融」為主題舉辦研討會,探討如何為這個重要的可持續發展領域帶來更多融資工具創新。會上各位嘉賓交流了當前生態健康和生物多樣性相關項目推進現狀,討論了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確認、保護與改善程度測定的量化及社會融資等方面的關鍵問題。相關討論成果將在觀察者網後續報道中陸續呈現。


相關中國新聞 >>

IMF執董會力挺總裁 結束「偏袒中國」指控鬧劇

FDA:莫德納重症保護力強勁 不須施打加強劑

近60艘大型貨輪在南加港口積壓 前所未見 (圖)

結束19月封鎖 美11月重開陸地邊境 入境需打完疫苗

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 習近平:出資15億 (圖)

中國075二號艦高清照曝光 (圖)

副外長樂玉成:中美雙方需共同努力為元首會營造良好氛圍

美國核潛艇撞了中國黃花魚養殖箱? (圖)

國台辦:「互不隸屬」是赤裸裸販賣「兩國論」

晨光文具一年賣出的筆 可繞地球8圈半

陸9月出口年增28.1% 貿易順差續擴大

江蘇大鬧電荒 企業持續輪休用電 (圖)

「被消失」傳聞不斷 馬雲被目擊現身香港 (圖)

港放棄使用AZ疫苗 採購750萬劑全數捐出

颱風「圓規」襲港 1死6傷 (圖)

港警制暴徒 引進「胡椒水發射器」

從蘇寧到恆大 中國的足球強國夢即將破滅? (圖)

福建莆田2死3傷重案 許多網友同情殺人兇手 (圖)

上海男子刺死姐姐逃逸20年 88歲時在重慶一菜場被抓

北京環球度假區霸天虎過山車出故障 遊客從維修梯撤離 (圖)

首頁 > 中國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