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9,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 台灣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愛不打烊 盧秋月為數千孩子點燈

盧秋月所經歷的苦難,讓她能夠更 堅強地面對困境。照顧孩子,全年無休透著微光。

盧秋月(右)與丈夫謝一平(左)。



(綜合報導)盧秋月是魯凱族傳道人,28年前,她到新北市五股傳教,看見許多與她一樣從部落移居都市的原住民,因為不適應,淪入社會最底層,經濟艱困,孩子無人看顧,有個3歲小女孩甚至因此溺斃水池。
當年盧秋月的弟弟們在都市中缺乏關心與陪伴而慢慢學壞,最後,有的弟弟進出監獄,有的意外死亡。她成立「伯特利」這個24小時的照顧地點,像在都市中打造一個溫暖部落,讓孩子們有安穩歸所。她為此散盡家財,卻救了數千個孩子。
5坪大的教室裡,51歲的盧秋月坐在小桌子前,戴著老花眼鏡,幫一位7歲大的孩子檢查作業,她一邊翻頁一邊叮嚀:「怎麼這一點點功課,從下午2點寫到5點呢?」她語氣嚴厲卻不失溫和:「你需要更多的安靜。」孩子似懂非懂,拿著作業簿回到座位。

以互助照顧族人

這裡是「伯特利」,一個24小時服務、全年無休的兒童照顧地點,卻不像便利商店有顯眼的招牌。按地址找到伯特利的入口,只看見一道狹窄的樓梯。上樓,走到底才能看見約35坪的公寓老屋。這裡沒有幼稚園該有的溜滑梯,只有簡單的課桌椅、白板、書籍。
盧秋月不高,坐著顯得更矮小,頭髮簡單挽著,像市場的大媽,說話快速,字句彷彿在坡林間穿梭,談話中不時注意週遭的孩子,隨口一個名字,就是一個故事。
她是魯凱族的傳道人。1989年來到新北市五股地區傳教,發現不少孩子沒有上學,被留在家,「爸媽出去工作,鐵門一關,孩子被鎖起來,他們好像在監獄一樣的感覺。」有些家庭繳不起托兒所費用,就把孩子帶去工廠,放任孩子在工廠周邊玩,3歲的小月(化名)就是這樣掉進池裡溺斃。「早上她出門,經過教會時還跟我開心說再見,下午從冰庫裡拉出來,變成冰冰的、小小的屍體。」那年盧秋月23歲,第一次幫忙辦喪禮,目睹這景象,讓她有好一陣子不吃從冰箱拿出來的食物。
她決定用原住民互助方式照顧族人。1996年借貸湊錢買桌椅教材,在妹妹家中成立伯特利。孩子大部分來自原住民家庭,小部分是漢人、新住民家庭,家長多數是基層勞工,工作、通勤時間長且不固定,無法按時接送小孩,難以托育,或家庭功能不完整、經濟狀況不佳,無法負擔托育費。
盧秋月每日照顧100多位孩子。因為不以營利為目的,伯特利並無特定月費,而是靠家長依能力決定捐多少,但往往只有10幾位家長捐獻,每位約1000元到3000元不等。盧秋月只好把每月2萬元的教會薪水,全部奉獻出來。

自小幫忙扛家計

像阿美族的連爸爸,離婚後靠打零工維生,9歲與12歲的女兒住在伯特利已2年,最近他因為髖關節手術無法工作,一年只能捐獻幾千塊的費用。這裡也照顧托育業者不收的孩子,像小文(化名)從小洗腎,不能吃蛋白質,一般托兒所根本不收。
更有託孤的情況。盧秋月談起,曾有越南外配懷著6個月身孕、帶著1歲多的兒子來敲門,原來她罹患胃癌末期,打算生產完進行化療,需要有人幫忙帶孩子。她早產後來不及化療就過世了。2個男孩,盧秋月一直義務幫忙照顧至今,已是17、18歲的高中生。
來到伯特利的孩子愈來愈多,附近的托育業者將之視為競爭對手檢舉,1997年,盧秋月收到第一張「無照營業」6萬元罰單。
為了正式立案,1999年盧秋月貸款70萬元,搬遷到現址,將原本是旅社的2樓,整層打掉重新隔間,彷彿在都市中建設自己的部落,「我們自己施工,好多家長都來幫忙,像地板就是小禹(化名)的爸爸做的。」但該年法規變動,走廊寬度不符合新的法規,她沒有錢繼續改建,只好持續面對半年一次的政府稽查。
「魯凱族比較服從權威,罰單對她來說,是一件不光榮的事。」長期關懷原住民的至善基金會主任王顥學表示,基督教傳道的身分讓她不只是關心孩子,而是關懷背後整個家庭,「她做的是社工的工作,婦女、親子、孩童、家庭,她也沒有想過她該不該做,只要是孩子們的事,都是她的事。」至善基金會2007年發現伯特利的困境後,投入駐點志工,至今仍持續協助。
2016年1月,伯特利正式立案,成為伯特利全人關懷協會,旨在關懷0歲到18歲的孩子與他們的家庭。但去年10月與11月仍遭檢舉,被視為不合法規的托兒所。「當我們在挨餓、當我們堅決照顧孩子的時候,這些孩子到醫院、派出所,誰接他們?他們的父母過世,誰幫他們處理?遺體難道要丟垃圾桶嗎?」盧秋月語氣強悍。
她在屏東霧台大武部落出生,家中8個孩子,她排第3。父親是獵人,種小米開雜貨店,媽媽幫忙顧店的同時也做裁縫。國小畢業,她到林班工作一年幫忙家計。後來參加田徑比賽第一名,才獲得免費就讀國中的機會,畢業後,又到紡織廠工作。
一路為家計操勞,她原以為父母不夠愛自己,「可是我沒有想到,他們竟然把我這個可以賺錢的人,給獻祭了。」15歲時,母親為她報名伯特利聖經書院,從此她信奉神,這也是伯特利名稱的由來。

體悟陪伴的重要

17歲從伯特利聖經書院畢業,她就負責養育弟、妹和姪兒、姪女6個親人。23歲到台北,她身兼2份工作,白天做幼稚園老師、晚上到工廠,每天忙碌到凌晨,忽略陪伴。她說:「我以為我有照顧他們,原來不是,他們在學校時,有人給他們喝酒、抽菸、吸強力膠。」她的弟弟們因為吸毒和偷竊、毀損而進出監獄。陪伴不能少,這是伯特利24小時不打烊的原因。
最讓她傷痛的,莫過於最小的弟弟,1997年在林班施工意外喪命。「那段時間,我不喜歡晚上,我會夢到棺材、夢到死人。」神彷彿不打算給她一絲憐憫。2年內,她的親人相繼過世:大哥、弟弟、媽媽、爸爸以及2個叔叔。 親人的過世是一段無光的日子,成立伯特利後,開銷的壓力,是一袋又一袋沉重的鉛。這些一度讓盧秋月無法承受。

長大的孩子回歸

「我拿水果刀要自殺,我做這麼多事,卻感覺神遺棄我,好像根本沒有看到我。」支撐她的,是丈夫謝一平,「他要我往左右看一下,那時我大女兒才2歲,小女兒還沒滿1歲。」謝一平問她:「妳可不可以為了她們和伯特利的孩子想一想,妳為什麼要開伯特利?」「妳放心,所有事情不是妳一個人背,我會陪著妳。」

謝一平,台東大南部落的魯凱族人,在油行工作,假日接音響器材工作。孩子們叫他師丈。曾經他一天做好幾份工作,建築工、打石工,晚上下班後扛瓦斯到10點。他不菸不賭不酒,用勞力換取金錢,拚到腸道出血,全為了支撐伯特利。
2人大半生與伯特利的孩子相繫,謝一平說了一則孩子的故事:「我那天忙,沒跟孩子們打球,一般他都會跟我去打球,他平常沒有在喝(酒),剛好那天晚上他有喝。」謝一平口中說的他叫小武(化名),四個月大時父母離婚,爸爸另組家庭,媽媽竟然把還是小嬰兒的他丟到伯特利,再也不曾來探視。小武在伯特利長大,20歲,因酒駕過世。
盧秋月有2個女兒:謝詠、謝元,目前高三與高二,一家人與伯特利的孩子生活,晚上20幾人睡在3樓教會,沒有個人隱私,他們對待女兒與其他的孩子無異,睡前2個女兒負責拖地。
伯特利的老師全由盧秋月帶大,基於對伯特利的認同,讓他們願意接受低於行情的薪水。20歲的杜馨怡,月薪1萬多元,她是伯特利第3代,幼保科畢,雖然是老師,但孩子們習慣叫她姐姐。問她這裡與外面的差別,她說:「你到其他幼稚園會覺得它就是學校而已,可是回到這邊的時候,像家。」

全天無休的微光

伯特利曾經面臨倒閉,某一次剩下3000元,老師們領不到薪水,盧秋月只能祈禱,「那晚夢見2條魚,起床滑平板,就看到瑞士銀行主動為我們募款。」捐助不但解決危機,教室的修繕費用也有了。還有一次繳不起電費,食物費用也無,「有一位家長是廚師,每隔幾天就帶一麻袋的食物過來。」
再苦也有亮光的一刻,孩子的成長是最讓盧秋月開心的事。在伯特利長大的賴以恆也是大武部落的孩子,他說:「她很嚴厲,常強調做事不能半途而廢,不能驕傲。」他是第一位考上建中的孩子,2016年率領建中合唱團,奪得最佳指揮獎。
盧秋月睡得很少,一些家長因為早班,凌晨3點就帶孩子來伯特利。教會空間不大,孩子們排列成ㄇ字睡覺,她從中醒來,打開鐵門讓孩子入內。5點半她會帶孩子們一同禱告,然後到市場買菜。7點,20幾位學齡前的孩子陸續到伯特利。午後則照顧國小孩童,6點,則是國高中生。此時孩子總數來到90位,直到晚上11點家長接回,留下的20幾位回到3樓教會,鋪好巧拼地墊與棉被,禱告入睡。
我詢問盧秋月的過去與現在,婚姻與家庭,一再地掀開她的傷口。談到師丈,她落淚,談到父母,她也落淚,但談到伯特利眼神總是堅定:「只要陪著這些孩子,他們就有機會跟人競爭,我的想法是幫助這些家庭,讓他們可以搭上另外一個階梯。」
晚上離開,對街的便利商店明亮顯眼,叮咚一聲自動門寬敞地打開。回頭再看伯特利,小小的入口變得更不起眼,但隱約可以看見階梯,階梯上,有著一層微微的光。

相關台灣新聞 >>

川普今入主白宮 全球矚目 (圖)

川普上任首日 整頓移民政策

保障人權 深夜11時後 禁開羈押庭 (圖)

賴素如聲請釋憲 爭辯護人閱卷權

議員情變!怒到公開小王個資 要他出來面對 (圖)

郭冠英自爆每月有8萬神秘資金 白狼:有金援... (圖)

中國主持大咖周立波 紐約持槍持毒被捕 (圖)

年金改革 公教月退領7成在職所得 (圖)

公股銀行13趴優存 一併改革

年金改革推「年資可攜」制 公勞保年資可併 年金分別領

年金改革大突破 勞保上限不變 公教「地板」2.5萬、3.2萬擇一

18趴終結 省下經費撥補退撫基金

川普登候任總統專機 首度接受軍禮迎接

川普宣誓完 核武密碼就歸他 (圖)

川普上台 30團體、27萬人示威破紀錄 (圖)

川普將就職大典前 愛國主義氣氛升騰

留給川普的情書 歐巴馬感謝美國人民

川普就職 示威者與警混戰近百人被捕

艱難任務

單親媽捐髓救女 苦撐賣地瓜 (圖)

國民黨魁選舉 詹啟賢23日宣布參選 (圖)

民生基金會聽證會 國民黨與顧立雄交鋒 (圖)

韓國瑜:選上國民黨主席 黨產全歸零

求助本土派 傳吳敦義碰壁 (圖)

國民黨大量解雇黨工 首次勞資強制協商破局

黃復興併選 蔡正元:馬英九時代答應

匪追目標進銀行 75萬沒搶成被逮

仲介人力販毒 惡娘娘收押

澎湖燒炭案 無外力介入 無藥物反應 五女合意自殺 (圖)

消防「毒﹜班長 作法驅魔又偷車 (圖)

買大麻被坑 富二代豪宅內自種

刺繡公司 兩岸地下通匯110億

被指毒品不夠純 黑幫打人又洗劫

馬山播音員憶舊 重溫心戰時光 (圖)

2017台灣燈會 群俠臨雲展文創 (圖)

消防工程轉賣鋼管雞 中年創業成功 (圖)

賺過年紅包 澎湖姑婆嶼挽紫菜 (圖)

高鐵南延 學者喊:延伸到恆春半島 (圖)

雲林禽流感 疫情不平靜 (圖)

首頁 > 台灣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