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03,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台灣 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比起墮胎權 期中選舉選民更在意經濟

羅訴韋德案的原告「珍.羅」(右),曾是女性墮胎權重要代言人,但1995年後激烈反對墮胎權。

共和黨籍南卡州聯邦眾議員Nancy Mace慶祝初選獲勝。


(華盛頓二十四日電)聯邦最高法院今天推翻具有里程碑意義,代表婦女墮胎權利的「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案,民主黨人迅速呼籲選民支持「保護墮胎選擇權」的眾院議員。但是,一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墮胎議題對選民的重要性仍然不如經濟。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和「薩福克大學」(Suffolk University)今天發表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不到百分之15的可能選民認為,墮胎是今年11月期中選舉的最重要議題。大多數受訪者(百分之62)表示,墮胎是一個重要問題,但卻並非最重要的問題。

這項民調顯示,只有百分之23的選民認為,墮胎比美國經濟情況更重要的選舉問題,而有百分之66的選民認為,經濟狀況對他們的投票選擇最為重要。

民調顯示,聯邦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的決定,可能不會改變選民對今年11月期中選舉投票的看法。四分之三的民調受訪者表示,聯邦最高法院推翻「羅伊案」婦女墮胎權利的決定,不會影響他們在11月期中選舉投票的決定,儘管百分之19的人表示,這將使他們更有可能參加投票。

該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人(佔百分之61)希望聯邦對羅伊(Roe)所保證的墮胎權利的保護能夠保持不變,而百分之28的人說,他們同意應該推翻這項舊裁決。但是,美國墮胎權利的問題,應該由聯邦政府監管,還是該由各州監管的問題,仍存在更多分歧。

民意調查顯示,聯邦最高法院在「多布斯訴傑克遜婦女健康」(Dobbs v. Jackson Women's Health)案中的裁決,實際上將墮胎法規留給各州自行決定,這是百分之40的民調受訪者認為應該如此裁定,而有百分之51的人認為,應該制定全國性的墮胎政策。這項民調是對1,000名登記選民進行調查,抽樣誤差為正負百分之3。

隨著通膨創下歷史新高,以及汽油價格攀升,更受人關注,許多預估左右翼勢力的政治分析家預測,墮胎、槍枝、投票權和選舉誠信等問題將會退居第二線。

「福斯新聞」(Fox News)在6月10日至13日進行的另一項民意調查中,美國可能選民的隨機樣本發現,選民決定投票給那一位國會議員,作出決定時,將墮胎議題排在第三位。

只有百分之10的人選擇墮胎作為首要選舉問題,僅次於槍枝(百分之12),遠遠落後於通貨膨脹,百分之41的人表示,這才是11月期中選舉的首要問題。

儘管墮胎可能不是11月期中選舉大多數選民最關心的問題,但多數美國人更信任民主黨,認為比共和黨來處理墮胎議題更佳。「福斯新聞」的民意調查顯示,百分之50的受訪者表示,民主黨人在墮胎問題上「會比共和黨做得更好」,認為共和黨更能處理的比例為百分之42。

此外,羅訴韋德案原告「珍.羅」(Jane Roe)是化名,這位德州母親本名諾瑪•麥克柯維(Norma McCorvey)。她1971年以未婚身分提告,尋求終止意外懷孕;官司最後在1973年勝訴時,已將孩子生下並送養。1989年麥克柯維公開真實身分,一度曾是女性墮胎權重要代言人的她,1995年轉為支持生命權,激烈反對墮胎權。但2017年麥克柯維67歲去世前向媒體坦承,她改變立場是為了換得數十萬元。



相關美國新聞 >>

鐵軌溫度飆140度 灣區電車脫軌 (圖)

聯航與機師達新協議 加薪逾14% (圖)

等退稅 國稅局積壓2千萬份報稅單

6月25日天氣預報

捍衛墮胎權 洛示威者走上101高速路

墮胎權被推翻 下一步劍指避孕同性婚 (圖)

墮胎權不保 凸顯川普塑造司法產生長遠影響

憲法保障不再 大企業津貼員工跨州墮胎

國會通過控槍案 拜登25日簽署 (圖)

Fed啟動升息 矽谷公司裁員凍結人事 (圖)

孩童心理健康 社交媒體影響大 (圖)

最高法院推翻控槍法律 南加民眾憤怒 槍店歡迎 (圖)

洛杉磯房市降溫 房價不致暴跌 (圖)

保障墮胎權遭推翻 川普私下反應驚呆 共和黨慘了 (圖)

最高法院否決女性墮胎權 歐巴馬、裴洛西心碎痛批 (圖)

來!學華語 (圖)

酒駕撞死6歲女童 橙縣男謀殺罪成 (圖)

聖蓋博警匪追逐 女嫌被捕 (圖)

《陳果仁遇害40週年》洛縣跨族裔悼念 促團結解仇恨 (圖)

首頁 > 美國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