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10,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 台灣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加州府會達協議 今秋退汽油稅95億美元


(編譯葉心嵐/綜合二十四日電)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和州議會達成暫時協議,退還加州民眾95億稅金,今年秋季最多為每戶家庭提供1050美元,為民眾抒解油價創新高及通膨的壓力。

根據提案文件,低收入家庭將獲得更高額退稅,包括受扶養人的額外給付。

《洛杉磯時報》報導,紐森原本希望今年夏天退稅給民眾,但民主黨州議員之間無法達成協議,因此延後至秋季。如果州議會下周通過法案,最早也要等到10月才可能發放。

州長與州議員達成的協議,退稅計畫只是其中一部份,預期其他細節會陸續公布。下年度的支出計畫包括K-12教育預算、健康照護人員的COVID疫情獎金、解決旱災與山火的預算、擴大墮胎服務取得及民主黨州議會領袖的其他優先項目。

根據預估,截至明年夏季為止,加州租稅盈餘將達到970億美元,如何利用這筆錢對抗高漲油價,引起紐森和州議員的辯論。雙方對於紓困金的支付月份、對象及方法產生歧異。

紐森最終做出讓步,放棄讓紓困金與車主綑綁,由車輛管理局(DMV)發放。紐森同意州議員計畫,與特許稅務委員會(Franchise Tax Board)合作,直接將錢存入納稅人帳戶或金融卡。州參眾院領袖放棄紓困金的排富條款,同意個人納稅人的25萬美元收入上限,以及共同報稅人的50萬美元—是原始提案限額的2倍以上。

根據計畫,紓困金額將按照收入級距調整,以3類收入水準為基礎。

年收入在7.5萬美元以下的個人,將獲得350美元退稅;年收入在15萬美元以下的共同報稅人,將獲得700美元退稅。如果有扶養人的家庭,可額外領取350美元,最高額以1050美元為限。

下個收入級距是年收12.5萬美元的單身報稅人,將獲得250美元退稅。共同申報家庭收入在25萬美元以下者,將領取500美元。孩童或其他受扶養人將獲得250美元額外給付,總金額最高以750美元為限。

年收入在25萬美元以下者,將獲得200美元退稅;年收50萬美元以下的共同報稅人,將領到400美元。有扶養人的家庭可額外領取200美元,最高總額以600美元為限。

州議會將在下周表決退稅法案,以及州預算最終計畫。

相關台灣新聞 >>

終結保障墮胎權 能否「夾娃娃」各州自決 (圖)

彭博:中國若犯台不只波及半導體 全球恐陷經濟緊急狀態 (圖)

羅冠聰盼今年訪台 籲台灣珍惜民主力抗中共

台灣立陶宛貿易互挺 攜手撥開中國制裁陰霾

外交部設宴款待立陶宛農業部政次 感謝友台立場 (圖)

外交部:感謝義大利眾議院挺台有意義參與WHO

唐華 調任副參謀總長

台灣出現首例猴痘! 男自德入境 (圖)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進入社區就「斷不了根」 (圖)

摸到患者會中招?衣服一起洗會感染? 猴痘風險看這7QA秒掌握 (圖)

前台大醫曝「傳染途徑」疾呼:不要做這件事 (圖)

猴痘首例個案匡列接觸者減為9人 均中低風險

捍衛墮胎權 洛示威者走上101高速路

墮胎權被推翻 下一步劍指避孕同性婚 (圖)

墮胎權不保 凸顯川普塑造司法產生長遠影響

憲法保障不再 大企業津貼員工跨州墮胎

國會通過控槍案 拜登25日簽署 (圖)

張淑芬:我一定要活得比張忠謀久! (圖)

民調大數據:侯友宜負面聲量飆新高 恩恩案重創「硬漢人設」

「陳時中出來選恁爸嘎呸口水」 館長重砲轟防疫失當害店家慘賠

台日混血正妹演過這些偶像劇 攻政壇要用同理心服務你 (圖)

2022布局亂糟糟 近朱人士舉2016不分區名單反駁:當時也被罵翻現在證明對國民黨最好 (圖)

總統府:李大維沒異動 無內閣改組打算

住台大加護病房多日 連戰今出院返家休養

恩恩案 林楚茵爆侯市府「持續造假」 侯友宜回嗆:胡說八道

軍警賣淫片牟利 還騙少女猥褻照 (圖)

警消兩大過免職 憲法法庭判合憲

三煞持槍搶洗車場 得手三千元 (圖)

台灣民政府吸金逾7.1億 秘書長林志昇妻涉299罪 重判19年 (圖)

台中魯肉飯名店命案 殺人首惡聲押 (圖)

白米甕砲台修復 盡賞基隆美景 (圖)

新港奉天宮跨界合作 推媽祖虎爺隱形眼鏡 (圖)

台辣妹借東風 三國小喬現身馬公 (圖)

賴彥池 竹籟文創 (圖)

花蓮新希望 18名中學生7月公費留美 (圖)

蘆洲海砂街首案 95戶啟動重建 (圖)

拚鐵路全面地下化 中壢臨時前站開工 (圖)

首頁 > 台灣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