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們也在那輛大巴上 中國民眾憤怒與絕望
|
貴州車禍後,中國民眾憤怒與絕望。
|
在北京排隊接受定期新冠檢測。
|
貴陽的一個新冠病毒檢測站。該市週一火速解除了許多城區封控。
|
|
貴陽大巴事故後
(綜合報導)上週日,一輛轉運隔離人員的大巴車發生車禍,導致至少27人死亡後,中國公眾在網上針對政府嚴厲的防疫政策進行了廣泛抗議。
《紐約時報》報導,這是一個共同悲傷和憤怒的時刻,伴隨著沉重的羞恥、內疚和絕望。經歷了近三年的不斷封控、大規模檢測和集中隔離後,人們想知道他們怎麼能賦予政府剝奪自己尊嚴、生計、心理健康甚至生命的權力;為什麼無法保護親人免受「新冠清零」專政之害;以及,這種瘋狂還會持續多久。
人們引用了德國詩人兼劇作家貝托爾特·布萊希特1940年發表的一首詩。 這是人們會說起的一年。 這是人們說起就沉默的一年。 老人看著年輕人死去。 傻瓜看著聰明人死去。
他們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了一篇舊文,標題是《惡之所以盛行,是因為無條件的服從》。他們捫心自問:「我們要怎麼做,才能不上那輛大巴車?」對他們來說,很容易就會成為被迫坐上那輛大巴的27個人。那輛大巴本身就是他們在「新冠清零」政策下集體歸宿的象徵:全國14億人正在走向一個未知的目的地。他們覺得,隨著政府殘酷地堅持清零政策,自己已經失去了對生活的控制,儘管病毒的毒性已經大為減弱,而且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急著要宣布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結束。
「我們也在那輛大巴上」是事故發生後最常見的評論之一。地方政府稱,那輛大巴上週日凌晨發生側翻時,正在將47人從西南城市貴陽轉運到外地。車上除27人死亡外,還有20人受傷。貴州省會貴陽市的政府沒有公布遇難者的身份信息,只說他們是居住在同一個城區的「涉疫人員」。這可能是指他們來自發現了確診病例的城區,但並不一定意味著他們感染了病毒。據媒體《財新》報導,車上大多數人都是同一個小區的居民。
自從本月早些時候累計通報了幾百例確診病例後,貴陽的大部分地區一直處於封控狀態。當地一名官員曾說,貴陽市內的集中隔離設施已滿員,該市已將7000多人轉運到貴州省其他地方集中隔離。另有3000人正在轉運過程中。他承認人們對長途轉運存在不滿。
憤怒的社群媒體用戶批評貴陽市政府,它曾提出在幾天內實現清零目標。人們對集中隔離、深夜轉運以及防疫政策其他方面的合理性提出了懷疑。貴陽市火速在週一解除了多個城區的封控。「如果是一場正常的交通事故,大家不會如此憤怒,」一名商人在他自己的中國社群媒體時間線上寫道。
「大家的憤怒,不僅僅是因為一場車禍,而是這場車禍背後荒唐的折騰。勞民傷財、耗費國力、折騰國民、無休無止。」車禍的悲劇也引發了人們對中國公眾怎麼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的反省。一些人承認,他們對自己沒能站出來抵制「清零」政策感到羞恥。
一名筆名叫來福的作家在他的社群媒體上寫道,「最難過的不是我們在經歷無謂的死亡,而是我們活得卑微、順從、扭曲,也死得卑微、順從、扭曲。」「我們沒有在捍衛任何珍貴的東西,死是慘死,活是苟活。」
一段廣為流傳的影片顯示,幾個年幼的孩子穿著大人尺寸的防護服,在上車前被噴灑了消毒劑。「孩子,記住,」影片結尾處的字幕寫道,「將來,路過我們這代人的墳前不要吐口水,直接撒尿!」
這可能是自疫情「吹哨人」李文亮醫生在2020年2月死去的那個晚上以來最強烈的情感流露。但人們並沒有像那天晚上那樣,在網上轉發音樂劇《悲慘世界》裡《你可聽見人們在吶喊》這首歌的影片,因為他們早就知道,統治他們的人不會理睬他們。他們沒有提中國憲法賦予他們的言論自由權,因為政府早在疫情暴發前就嚴厲壓制了言論自由。
悲傷、憤怒和絕望也許是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將於下月召開之前最不想看到的情緒,預計他將在那次大會上打破常規,獲得領導人的第三個任期。這種情緒讓人們對需要全國人民參與、讓社會和經濟陷入混亂的「清零」政策產生了懷疑。
高層官員說,該政策保護了老年人和弱勢群體。他們聲稱「清零」表明中國的政治制度優於自由民主國家,他們說自由民主國家讓許多公民死於新冠病毒疾病。隨著二十大臨近,政府加大了對逃避大規模檢測或不遵守其他疫情防控措施的懲罰力度。
「疫情,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張千帆在他的微信朋友圈裡套用法國大革命中關於自由的名言寫道。曾任江西一所重點大學——南昌大學黨委書記的鄭克強在微博上轉發一個關於此次車禍的帖子時,對清零政策提出了質疑。他寫道,在貴陽發生的事情可能在中國任何地方發生的想法,「真的可怕」。
政府已在審查和淡化人們對這場悲劇的反應。微博上至少有兩個與車禍有關的話題標籤都不在該平台的熱門話題列表中,儘管這兩個話題都有約10億的點擊量。相關的文章、帖子和評論都已被刪除。人們反映,由於分享或發布有關大巴側翻或「清零」政策的信息,他們的社群媒體帳戶被暫停或刪除。許多社群媒體平台只允許蠟燭表情符和「安息」字樣的評論存在。「別說什麼逝者安息了,」一位微博用戶寫道。「他們安息得了嗎?」
財新雜誌高級編輯高昱在得知車禍消息後,猛烈抨擊了「清零」政策。他曾帶領財新記者團隊對2020年初的武漢新冠病毒疫情做了一系列深度報導。「因為極極少數人可能感染新冠而去世,就硬拉上13億中國人一起陪綁,」他在微信朋友圈裡寫道。「到現在全世界都宣布新冠疫情結束了,這泱泱大國還會因為一個人而整樓的人被拉走集中隔離,整座城市被迫主動靜默,整個國家的人常態化捅嗓子眼。」「該醒醒了!是恢復正常了!」他在自己長貼的結尾處寫道。「堅決反對全民核酸!堅決反對清零防疫!」高昱的微信帳號已被刪除。
車禍發生那天正好是「九一八事變」91週年紀念日,那是日本製造藉口發動侵華戰爭的日子。這個日子在中國稱為國恥日。一些城市鳴笛紀念,許多名人在微博上發了寫著「勿忘國恥!」口號的帖子。一些社群媒體用戶寫道,那27人的死亡為這個日子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國恥!」一家雜誌的前主編在他的微信朋友圈裡寫道,「不僅是恥於遭他人欺辱,更是恥於我們的不抵抗。」
大多數中國人仍然害怕這種病毒,可能仍然支持「清零」政策,儘管清零的代價影響著每個人:隔幾天就需要采拭子做核酸的不便,所有公共場所都需要展示健康碼的沮喪,失去收入和工作,現在還可能失去生命。
「清零」鬧劇已經剝奪了中國人的生命、尊嚴和正常的生活方式,一名科技文章的作者在朋友圈寫道。但人們沒有辦法避開這個政策,他們沒有多少能力,也不會改變現狀。「這場以生命、尊嚴、正常生活為代價的驚天鬧劇,但明天人們就會裝作無事發生,」她寫道,「逼著自己去努力生活,並祈禱下次不是自己登上那輛車。」
|
相關中國新聞 >> |
美聯儲激進加息75個基點 拖累全球經濟 (圖) |
涉嫌財務欺詐 特朗普及子女遭紐約州總檢察長起訴 |
拜登:仍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
人權理事會上 中國大使點名批評美澳 (圖) |
NASA局長:美中航天合作取決於中國的態度 |
中央台辦談兩岸統一後台灣狀況 (圖) |
傅政華一審被判死緩 |
製造業 正從歐洲轉移到中國 (圖) |
漢堡市長:拒絕中企收購 我們將陷競爭劣勢 (圖) |
亞銀下修大陸今年GDP成長至3.3% |
標普降評陸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 |
攜程第2季轉虧為盈 酒店預訂量回到疫情前水準 (圖) |
疫情罩頂 國泰機師流失三成 (圖) |
國際航協:防疫政策 令港失去樞紐地位 |
跟隨Fed腳步 港基本利率升三碼至3.5% |
濫發「免針紙」 無良西醫被捕 陳國基:追究使用者刑責 (圖) |
港將為高風險市民 接種猴痘疫苗 |
中國婚育調查現場實施啟動 (圖) |
震後失聯17天 水電站工作人員甘宇喝山泉吃野果 多處骨折 (圖) |
雲南省公安廳36集體及個人獲老撾人民軍勳章 (圖) |
受賄1333萬餘元 山西原副省長劉新雲判14年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