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40歲林姓男子是志願役軍人,在部隊中訓練時,不慎右手被壓到,造成手肘關節脫臼,但休養一陣子後,還是覺得右手肘無力,吃藥、針灸和復健好幾個月還是沒效果,讓他十分灰心,甚至萌生退伍念頭,經再次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右肘尺側副韌帶」斷裂,經安排進行韌帶重建手術(湯米約翰)後,讓他開心手肘終於恢復正常活動。
韌帶重建手術後恢復正常
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部長黃贊文表示,手肘尺側副韌帶損傷常見於肘關節脫臼的病人,以及經常需激烈甩動手臂的運動員身上,以棒球投手和美式足球的四分衛和標槍運動員等最常見。屢創紀錄的大聯盟天使隊日籍球星「二刀流」大谷翔平,就曾接受湯米約翰手術後強勢回歸。
林口長庚醫院運動醫學科醫師陳昭宇說明,手肘尺側副韌帶重建手術俗稱「湯米約翰手術」。本手術因1974年美國大聯盟投手Tommy John因長期投球造成手肘尺側副韌帶斷裂,在接受此項手術治療後,重新回到大聯盟投球,表現優異因此而得名。
陳昭宇指出,若是較輕微的尺側副韌帶損傷可考慮先用石膏或肘支架固定的保守療法;而較嚴重複雜脫臼或伴隨骨折的病人則需進行手術作固定及韌帶修補,但是當治療失敗變成慢性的肘關節不穩定病人,就得考慮施行手肘尺側副韌帶重建手術。
陳昭宇介紹,手術過程中,需將身上其他部位肌腱(最常使用病人的掌長肌肌腱)移植到破損的手肘尺側韌帶來重建,藉此達到重建肘關節穩定度的目的。
手術後需使用手肘支架固定在90度,讓重建好的韌帶有穩定的環境可生長修復,之後再把肘支架的活動角度慢慢增加,讓病人可兼顧復健與避免關節沾黏。
大里仁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醫師李祥安則建議,民眾若曾經發生手肘關節脫臼,經治療後仍持續感到肘關節不適、不穩定或使不上力的情況,應就醫尋求專業骨科醫師的評估,及早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