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18,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夏威夷華夏新聞 吃遍夏威夷 玩遍夏威夷 夏威夷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 台灣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小甘迺迪狂吸票 川普大失血

登總統面對選票流失。

共和黨支持者有40%對小甘迺迪有好感。


(華盛頓二十一日電)全國廣播公司(NBC)全美民意調查顯示,選民對2024年大選有高度興趣的選民的比例,已降至總統大選近20年來的最低點,其中大多數人對拜登總統和前總統川普都持負面看法。小羅伯·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以獨立參選人投入2024大選,原本推測其參選不利於拜登總統爭取連任,NBC民調顯示,受到小甘迺迪威脅的不是拜登,而是是前總統川普。

NBC最新民調顯示,由於選民不樂見拜登與川普對決再次重演,因此以獨立候選人參選的小甘迺迪受到選民關注,成為左右2024大選的關鍵角色。

前總統川普幾個月前便曾接受「環球電視台」專訪,拜登受訪不是為了跟川普媲美,而是加緊努力擴大爭取西語裔選民支持,西語裔選民如今已對拜登逐漸感到心灰意冷。

該項民調還顯示,拜登在面對面的競爭,已將川普之前的領先優勢縮小到僅2個百分點,與先前的民調相比,誤差範圍有所改善,因為拜登在墮胎和團結國家議題上,優於川普,而川普在能力和應對通膨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甘迺迪參選對川普構成的威脅遠高於拜登,若是拜登與川普一對一,川普僅以46%比44%領先拜登兩個百分點,若小甘迺迪名列選票,拜登反倒以39%領先川普(37%)兩個百分點。民調還發現,通膨和移民是美國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之一,只有三分之一的選民認為拜登改善了經濟。

引人注目的是,選民興趣低下,和小甘迺迪的獨立候選人資格,可能會擾亂距離選舉日還有六個多月的穩定總統競選。

另外有64%選民表示對2024總統大選非常感興趣,顯示年底大選將是2020大選舉捲土重來。

NBC報導指出,如果川普與拜登一對一對決,川普支持者15%可能改為支持小甘迺迪,相較之下,只有7%拜登支持者會轉而支持小甘迺迪,顯示若有機會選擇獨立候選人的話,川普支持者更傾向選擇小甘迺迪。

共和黨支持者有40%對小甘迺迪有好感,但只有16%民主黨支持者對其有好感,顯示小甘迺迪對於共和黨人更具吸引力。雖然川普在正面交鋒中領先拜登2個百分點,但在包括小甘迺迪和其他第三方候選人在內的五項投票測試中,拜登領先川普2個百分點。

這項民調於4月12日至16日進行,當時正值美國政治又一個動盪時期,包括川普在紐約刑案審判開始,以及以伊之間發生互相襲擊事件,使中東緊張局勢加劇。

民調顯示,64%的登記選民表示,他們對11月的選舉非常感興趣,在10分制的興趣等級中,他們的得分是「9」或「10」。

2020年大選時拜登拿下63%拉丁選票,但某些黨內人士警告說,西語裔選民已經流失,幾個關鍵決戰州都有相同問題。

相關台灣新聞 >>

巴斯官邸遭人破窗闖入 男嫌落網 (圖)

劍指中國 美菲近台海軍演 (圖)

入CPTPP遭打壓 徐佳青:加拿大支持台灣 (圖)

ICERD國家報告國際審查 陳建仁:重要里程碑 (圖)

淨零排放目標重中之重 彭啟明:能源轉型需各界共識

朱立倫指控黨產會斷金援 林峯正:合法收入使用不受限制

綠委訪日追思 安倍遺孀參加520總統就職 (圖)

翻35年舊帳 監院4/24約詢侯友宜 (圖)

假轉型正義政治追殺 監院蒙羞 (圖)

當年李登輝主政 綠營卻問責基層警 (圖)

藍委:張天欽倒台 高涌誠還霸著位子 (圖)

為35年前舊案約詢侯友宜 監委:還原真相非政治追殺 (圖)

特斯拉裁員示警 電動車市麻煩大了?

美上空現危險模式 龍捲風、惡劣天氣升級

因應銷量下滑與價格戰 特斯拉在主要市場降價 (圖)

4月23日辯死刑存廢 藍促大法官拿出良心 (圖)

自用酒品免查驗 蕭美琴遭批綠威 (圖)

駁斥自己是代罪羔羊 王耀庭澄清:從未對經濟部不爽 (圖)

尋找下一個蕭美琴 民進黨辦新生代外交培力營 (圖)

詐團也被騙 收簿集團黑吃黑七人判刑

石碇五路財神廟 爆廟產爭議 (圖)

35萬積蓄藏菸盒 清潔婦奉還獲賞金 (圖)

書記官疑過勞病逝 苗栗地院將查真相

製造2.5億安毒 主嫌重判12年 (圖)

來員林賞四月雪 可順遊蜀葵花海 (圖)

台江國家公園夜巡護蟹 墾丁設廊道 (圖)

屏東第一鮪 單價、總價雙破紀錄 (圖)

台南玉井飆39.7度 史上同期最高溫 (圖)

缺水電作文章 桃市府嗆荒謬

反養雞場進駐 東山吉貝耍部落抗議 (圖)

首頁 > 台灣新聞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