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9, 2024  

 華人今日網 chinesedaily.com
  中國日報 台灣時報 電子報 房屋出租 求才招聘 房屋裝修 二手車
  南加社區新聞 吃遍南加 玩遍南加 南加人物 華商大全 FB好友 LINE好友
 

 

搜尋
股票
天氣
體育
銀行
購物
航班查詢
電子郵箱
健康
星座運勢
分享好友
社群網站
我的設定

分享好友

焦點新聞 美國 台灣中國 國際 運動 娛樂 財經 健康 消費 話題

 

死刑存廢 藍疑大法官心證已決


綠信會做最妥適判斷

  (台北報導)死刑存廢為台灣社會矚目議題,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呼籲大法官,尊重多數民意反對廢死,黨團書記長洪孟楷說,懷疑大法官心證已決,倘若真是如此,將是和台灣主流民意對立;民進黨團則表示,相信大法官們在學理的討論及社會民意的參酌上,會做出最妥適的判斷。

  司法院憲法法庭昨天針對刑法第271條第1項死刑規定是否違反憲法進行言詞辯論,邀集死囚訴訟代理人、法務部及專家學者陳述意見,討論死刑是否違憲,預估將在7月做出判決。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天召開記者會,洪孟楷和黨團副書記長羅智強、張嘉郡,以及包括翁曉玲、楊瓊瓔在內多位立委出席,齊聲表達「死刑合憲、不應廢除」。

  洪孟楷說,昨天憲法法庭出現許多「驚世駭俗」的論點,包括有大法官稱「一定要跟大多數民意妥協嗎」,他要正告大法官們,不要站在民意的對立面。

  羅智強也質疑,當大法官說出「一定要跟大多數民意妥協嗎」,就已經代表心證已決,那又何必召開辯論庭徒具形式的過場。

  他說,死刑的存廢應該尊重民意,屬於立法權的範疇,「大法官有本事就跳下來參選立委來修法」。

  羅智強表示,他在競選立委時提出的重要政見之一,就是反對廢除死刑,最後選民選擇了他,如果大法官做出死刑違憲判決而廢死,後續立法工作,他絕不配合違憲判決的修法,絕對不會沉默,一定竭盡所能反對。

  張嘉郡質疑,提出釋憲的37名死刑犯,幾乎都是犯下情節重大之罪,如果加害者無法受到最嚴厲懲罰,受害者家屬無法獲得撫慰,「法」就變成無法保護良善人民,難道法律在保障罪刑明確的重大罪犯。

  楊瓊瓔指出,死刑制度過去在司法院釋字第194號、第263號、第476號中,已經過3次做出合憲解釋,如果憲法法庭這次做出死刑違憲宣告,對先前依法審判且執行死刑的案件,該要如何評價。

  她表示,死刑是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及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與憲法第15條生命權、第23條比例原則並無牴觸,呼籲大法官別讓台灣成為犯罪天堂。

  翁曉玲說,一個錯誤的大法官解釋,會衝擊社會,會帶來難以平復的傷害,摧毀道德正義信仰,拉近善良百姓與罪惡的零距離,呼籲大法官們,請尊重多數民意、尊重立法權。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今天針對輿情回應媒體詢問時表示,死刑是否合憲,憲法法庭正在討論當中,民進黨團尊重憲法的精神,尊重憲法法庭各方代表的交叉詰問。

  吳思瑤說,民進黨團相信憲法法庭的大法官們,在面對社會仍存有高度分歧、欠缺社會共識的廢死議題,應當在學理的討論及社會民意的參酌上,會做出最妥適的判斷。

相關台灣新聞 >>

賴清德喊話中國:自信面對「台灣民選合法政府」才是正道 (圖)

眾院議長哥大被噓 南加大示威驚動警方 (圖)

布林肯籲中國 勿在賴清德就職之際挑釁 (圖)

拜登簽援外法案 武器立送烏克蘭 (圖)

美司令指中國將具攻台能力 外交部:強化自我防禦

布林肯抵中無紅毯 僅省級官員接機 (圖)

廢死若成定局 綠憂衝擊2026選舉 (圖)

轟大法官適可而止 趙少康拋公投決定 (圖)

大法官卸任前 不應與新民意對抗 (圖)

一定要跟民意妥協?詹森林廢死立場鮮明 (圖)

1864年最嚴墮胎禁令 亞州眾議會「翻案」廢除 (圖)

可能買主、未來走向 TikTok在美禁令倒數

拜登簽TikTok禁令 脫中期限設任期最後1天 (圖)

中共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受審 認了受賄4690萬

賴清德首提兩岸執政黨 良性對話 (圖)

明率團訪中國,藍黨團依然「甲動」 傅崑萁:再深的火烤都會承擔 (圖)

綠版規範立委只提性騷!黃國昌質疑:為何關說不用 (圖)

韓國瑜金句再連發! 稱與日大使像雙胞胎「絕頂聰明」、三杯清酒就水乳交融 (圖)

台北慈濟醫院偷拍案 吹哨者藏30病患私密照 (圖)

內線交易撈逾億 台通光董座子遭押 (圖)

航港發照弊案 兩人判刑 八警緩起訴

台中再爆冰囤百公斤過期肉 (圖)

刑事局連破11詐團 逮176嫌 (圖)

石壁森林療癒基地 讓人感到重生 (圖)

墾丁珊瑚產卵美如夏雪 夜潛拍攝要小心 (圖)

龍德打造不倒翁船 360度轉圈後扶正 (圖)

震到位移 新北環狀線復原須逾一年 (圖)

小型船筏捕撈受限 台南漁民下跪陳情 (圖)

不再斷頭 東豐快速道路全線2029完工 (圖)

首頁 > 台灣新聞

聯繫我們